表示,并标注出等效率线;
最佳叠层器件的j-v特性曲线;
最佳叠层器件的eqe曲线,包括两个电池单独的eqe曲线和总的eqe曲线,同时简单分析电流损失分布;
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最佳叠层器件的j-v特性曲线。
三张图片许秋已经全部绘制完毕。
其中,第一张图片是通用的,第二和三张图片,是许秋根据现有的体系,绘制出来的初代版本,之后如果更新了体系,直接更换即可。
平常发其他文章,还需要编编故事,讲一讲心路历程。
现在许秋准备投的这篇《科学》,反而不需要那些东西,简简单单把结果讲出来就可以。
毕竟,有器件效率这个最大的亮点进行支撑。
不过,现在叠层器件效率只有15%,许秋觉得这个结果还是不够震撼。
如果能够上16%、17%,那就比较稳了。
如果能上20%……
大概可以把工作一拆为二,一篇《自然》、一篇《科学》,也不用纠结到底是先投《自然》还是《科学》了,两边各发一篇。
当然,20%这个数值,现在也就只能yy一下,一时半会儿根本做不上去。
在绘制第一张“半经验分析”图片时,许秋也有了另外一个想法:
现在y系列材料之所以不适合做叠层器件,主要还是因为没有与之匹配的顶电池材料,也就是光吸收边可以达到1100甚至1200纳米的有机光伏材料。
如果日后能开发出来一种与之适配的体系,说不定真能产生奇迹,把器件效率冲到20%也说不定。
到时候,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缩减超窄带隙有机光伏材料的能量损失”。
不过,那是之后的事情了,y系列二元单结体系的潜力,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呢。
最近因为分配给y系列受体的算力比较少,一直没有什么亮眼的结果出来,y系列受体体系的最高效率还是卡在14.8%上不去。
在《科学》文章的大框架做好后,许秋没有急着写正文,因为他打算投的是“报告”类型的工作,只有2500个字。
对现阶段的许秋来说,写这种短文就是分分钟的事情,爆肝的话,不到一周时间就能写完。
另外,也是因为这周四《无机功能材料》课程,要进行期末的ppt汇报,他需要花一些时间准备一下。
最佳叠层器件的j-v特性曲线;
最佳叠层器件的eqe曲线,包括两个电池单独的eqe曲线和总的eqe曲线,同时简单分析电流损失分布;
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最佳叠层器件的j-v特性曲线。
三张图片许秋已经全部绘制完毕。
其中,第一张图片是通用的,第二和三张图片,是许秋根据现有的体系,绘制出来的初代版本,之后如果更新了体系,直接更换即可。
平常发其他文章,还需要编编故事,讲一讲心路历程。
现在许秋准备投的这篇《科学》,反而不需要那些东西,简简单单把结果讲出来就可以。
毕竟,有器件效率这个最大的亮点进行支撑。
不过,现在叠层器件效率只有15%,许秋觉得这个结果还是不够震撼。
如果能够上16%、17%,那就比较稳了。
如果能上20%……
大概可以把工作一拆为二,一篇《自然》、一篇《科学》,也不用纠结到底是先投《自然》还是《科学》了,两边各发一篇。
当然,20%这个数值,现在也就只能yy一下,一时半会儿根本做不上去。
在绘制第一张“半经验分析”图片时,许秋也有了另外一个想法:
现在y系列材料之所以不适合做叠层器件,主要还是因为没有与之匹配的顶电池材料,也就是光吸收边可以达到1100甚至1200纳米的有机光伏材料。
如果日后能开发出来一种与之适配的体系,说不定真能产生奇迹,把器件效率冲到20%也说不定。
到时候,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缩减超窄带隙有机光伏材料的能量损失”。
不过,那是之后的事情了,y系列二元单结体系的潜力,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呢。
最近因为分配给y系列受体的算力比较少,一直没有什么亮眼的结果出来,y系列受体体系的最高效率还是卡在14.8%上不去。
在《科学》文章的大框架做好后,许秋没有急着写正文,因为他打算投的是“报告”类型的工作,只有2500个字。
对现阶段的许秋来说,写这种短文就是分分钟的事情,爆肝的话,不到一周时间就能写完。
另外,也是因为这周四《无机功能材料》课程,要进行期末的ppt汇报,他需要花一些时间准备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