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9章 汉代:独尊儒术

然灾害等。”

    “当统治者不遵循天道之时,上天首先降下灾害以示谴告。”

    “如果仍不知省悟,上天则生成怪异来警惧。”

    “再不知道改变,就会出现伤败的情形。”

    “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确立了儒学在国家统治思想与意识形态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为汉代大一统提供了时代特性与现实意义的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将其落实于社会治理的实践中。”

    “此思想不仅为君主获得统治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为儒生集团防止君权过度歪曲保留了一个思想工具。”

    “此外,天人感应思想还影响了汉代的政治法律制度,对后世文学创作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纲五常,简称纲常,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认为臣、子、妻应该服从于君、父、夫。”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和道德意识,是由天决定的,用以保障实行三纲。”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政治伦理准则,是宗法制封建等级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为封建社会道德准则的三纲五常,对封建时代的传统社会和专制政治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但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和衰败,三纲五常逐渐凝固和僵化。”

    “从历史意义层面来看,三纲五常经过董仲舒的论证。”

    “完成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和确立,中国的封建伦理道德进一步规范化。”

    “三纲五常的纲纪规定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并据此构建了封建社会政治文化模式,为其后约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提供了思想统治基础。”

    “三纲五常的道德论对统一的多民族的文化的形成,对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纲与五常二者相互结合,构建出中国封建道德体系,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其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涉及宗法制封建社会中的国家政治生活关系,家庭中的伦理生活关系,在客观上解决了政权、夫权、父权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仁、义、礼、智、信五常涉及人际交往的关系,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解决了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问题。”

    “三纲五常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