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就是为了向他说明他后继无人,纵然他现在攥着权力不放,等他百年之后这权力依旧会被别人夺走,倒不如此刻和皇帝结个善缘,福荫后辈。
“父亲,既然陛下没有明说,那不如就当孩儿从未向父亲说过此事。”
裴宣机多年来都处于父亲的庇护下,他自然也不舍得父亲辞官,当即向裴矩提议道。
“不必了!”
裴矩摇了摇头:“这是陛下给我的台阶,若是我不下除了引起陛下不快又有何益处?为父如今已经是半截身子进土的人,朝堂之上早已是力不从心,不如就势而下,也当是为你们这些子孙的将来而打算。”
裴宣机咬紧了嘴唇,他明白裴矩的意思,良久才缓缓开口说道:“父亲,那入宫的事?”
裴矩摆了摆手,道:“陛下不近女色,若是入宫不能得宠也是无益。倒不如让陛下欠下为父这份人情,他日陛下也会多多照顾我裴家子弟。”
“孩儿明白了!”
。
。
。
。
。
次日,裴矩以年老体衰为由,在朝堂上提出了退仕,告老还乡。很快,还处于观望态度的诸多年老官员也纷纷向杨杲提交了辞呈。
在裴矩等众多官员离去之后,杨杲当即向朝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跟随杨杲最早最久的虞允文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变法能力更为出众的张居正为尚书右仆射。
常年跟随杨杲征战的房玄龄为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刘伯温为纳言,和张居正一道常年为变法呕心沥血的王安石升任尚书令。
而原有的六部则扩充为十部,原有的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再加上从原有六部之中分离出去的四部,其中有专门负责科举以及教育推广的学部,而原来负责此事的礼部则只负责全国的礼仪祭祀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其二是从吏部分离出去的司部,专门负责官员的考课等内容,另外两个就是从户部分离出去的商部和农部,商部负责全国的赋税财政收入,农部负责全国疆土田地,户部则负责全国的户籍。
这十部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其下两个副手为左右侍郎,每部根据职能或者郡县的划分设多个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
吏部尚书由杨士奇担任,杨士奇跟随王安石安定河北有功,又是宗室出身,虽说是连跳数级但也无人反对。
“父亲,既然陛下没有明说,那不如就当孩儿从未向父亲说过此事。”
裴宣机多年来都处于父亲的庇护下,他自然也不舍得父亲辞官,当即向裴矩提议道。
“不必了!”
裴矩摇了摇头:“这是陛下给我的台阶,若是我不下除了引起陛下不快又有何益处?为父如今已经是半截身子进土的人,朝堂之上早已是力不从心,不如就势而下,也当是为你们这些子孙的将来而打算。”
裴宣机咬紧了嘴唇,他明白裴矩的意思,良久才缓缓开口说道:“父亲,那入宫的事?”
裴矩摆了摆手,道:“陛下不近女色,若是入宫不能得宠也是无益。倒不如让陛下欠下为父这份人情,他日陛下也会多多照顾我裴家子弟。”
“孩儿明白了!”
。
。
。
。
。
次日,裴矩以年老体衰为由,在朝堂上提出了退仕,告老还乡。很快,还处于观望态度的诸多年老官员也纷纷向杨杲提交了辞呈。
在裴矩等众多官员离去之后,杨杲当即向朝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跟随杨杲最早最久的虞允文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变法能力更为出众的张居正为尚书右仆射。
常年跟随杨杲征战的房玄龄为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刘伯温为纳言,和张居正一道常年为变法呕心沥血的王安石升任尚书令。
而原有的六部则扩充为十部,原有的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再加上从原有六部之中分离出去的四部,其中有专门负责科举以及教育推广的学部,而原来负责此事的礼部则只负责全国的礼仪祭祀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其二是从吏部分离出去的司部,专门负责官员的考课等内容,另外两个就是从户部分离出去的商部和农部,商部负责全国的赋税财政收入,农部负责全国疆土田地,户部则负责全国的户籍。
这十部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其下两个副手为左右侍郎,每部根据职能或者郡县的划分设多个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
吏部尚书由杨士奇担任,杨士奇跟随王安石安定河北有功,又是宗室出身,虽说是连跳数级但也无人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