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帝王气短

--

    ps:

    今日ps部分也较长,作者的话放不下,所以先发正文后再修改加入,不收费。

    ---

    哮喘,是常见病,但很恐怖,因为几乎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只能缓解,减少发作。《内经》中称之为“喘渴”之症,多喘,痰,或伴哮声。哮喘多为过敏性,忌花粉,忌海鱼、虾类等。

    我为啥知道呢,因为我母亲是多年的哮喘,我本人也有轻度。

    然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这个说法是司马迁引用魏缭的,魏缭是见过秦始皇的。

    后来的一些考据认为,蜂准长目不提,“挚鸟膺”是说他胸骨突起,鸡胸,这属于身体残疾,这个存疑,我本人不大全信。

    又说他“豺声”,这个应该是明确指始皇帝的声音,而不是指他的性格特点,否则就和后面“少恩而虎狼心”重叠,没必要。

    豺声,判断他大概率是气管炎,也就是哮喘。这个不是我说的,是一些专业人士考据判断的。

    哮喘多发于夏天,患者不宜疲劳,忌海鱼、虾等,始皇帝最后一次东巡,抵达会稽(今浙江绍兴),然后一路沿海北上到胶东半岛,绕一大圈再向西,到平原津(今山东德州)患病,再向西没多远至沙丘(今河北邢台)驾崩。

    五次东巡整个后半段都在夏天,而且沿海而行,舟车劳顿不说,估计也没少吃海鲜,如果有哮喘,不发病才不合理。

    始皇帝少年时颠沛流离,自幼患病,也有可能。

    更重要的一条证据是《战国策》中记载“荆轲刺秦王”事件——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这一段描写,极度精彩,堪称千古名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