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失踪了一拨人。
天宝十三年,李宓帅七万天军攻打南诏,他的五个儿子也都在军中。当时六万主力尽数死于洱海,在磨些河一带还留有一万人接应,后来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两国偃旗息鼓后,李宓的长孙女还代替圣上到南诏来拜谒祖君、父亲、叔叔们还有埋葬在南诏的将士。
最后嫁给为两国调停做出贡献的郑回三公子。
这是百年前的事了,李宥明万万不会想到,郑颢居然因为这一句话,猜到了他们的身份。
他暗暗舒了口气,也不绕弯子,直接问道:
“若是这样,不知您祖上,与我天朝的李宓大将军有何关系?”
李宥明本已坐下,听到“李宓”二字,诧异的站了起来,他微微有些激动,抱拳道:
“前朝将军,郎君如何记得?”
他把郑颢称为“郎君”,那就是把他当成天朝人来看待了,郑颢也站起来,向他行礼,坦诚道:
“吾曾为翰林,专事整理天朝历朝大臣将领事迹,编辑成书,供圣上参考,就曾经读到过李宓将军的事迹。”
李宥明激动到有些哽咽,他略微平静了一下才问道:“在圣上那里,是如何看待李氏?南诏给李将军和六万英灵立了碑,史书又如何记载?”
这是他们世代哽在心头的刺。
一万逃兵,李四郎带着的一万天朝军做了逃兵!
他们看到大势已去,没有按照李宓的安排前往接应,而是往天朝退。可当时从会川回天朝的路已被南诏军截断,他们只得辗转入剑川,退往磨些雪山一带躲藏起来。
这一万人包括了粮草辎重,还有随军的上千卒妇。
等到两年后,南诏军被天朝军所破,南诏重新称为天朝属国,他们怕回去之后被军法处置,更是觉得无颜面对死去的六万将士,选择继续隐居在磨些山林中。
郑颢扶住他的手臂,认真道:“天朝史料皆记录,李大将军满门英烈,所率七万大军尽数葬身异乡。”
李宥明紧抿着嘴唇,大步向外走去。
大家跟着他走出正堂,只见他来到旁边的家祠,推开门,进去倒头便拜:
“李氏列祖列宗在上,我们没给李氏抹黑,你们终于可以放心了。”
郑颢仔细一看,最上面那块单独的灵牌,写的正是“先父李宓大人之灵位”。他也在旁边的蒲团上跪下来,给李宓将军磕了三个头。
两人站起来,李宥明的眼里多了几
天宝十三年,李宓帅七万天军攻打南诏,他的五个儿子也都在军中。当时六万主力尽数死于洱海,在磨些河一带还留有一万人接应,后来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两国偃旗息鼓后,李宓的长孙女还代替圣上到南诏来拜谒祖君、父亲、叔叔们还有埋葬在南诏的将士。
最后嫁给为两国调停做出贡献的郑回三公子。
这是百年前的事了,李宥明万万不会想到,郑颢居然因为这一句话,猜到了他们的身份。
他暗暗舒了口气,也不绕弯子,直接问道:
“若是这样,不知您祖上,与我天朝的李宓大将军有何关系?”
李宥明本已坐下,听到“李宓”二字,诧异的站了起来,他微微有些激动,抱拳道:
“前朝将军,郎君如何记得?”
他把郑颢称为“郎君”,那就是把他当成天朝人来看待了,郑颢也站起来,向他行礼,坦诚道:
“吾曾为翰林,专事整理天朝历朝大臣将领事迹,编辑成书,供圣上参考,就曾经读到过李宓将军的事迹。”
李宥明激动到有些哽咽,他略微平静了一下才问道:“在圣上那里,是如何看待李氏?南诏给李将军和六万英灵立了碑,史书又如何记载?”
这是他们世代哽在心头的刺。
一万逃兵,李四郎带着的一万天朝军做了逃兵!
他们看到大势已去,没有按照李宓的安排前往接应,而是往天朝退。可当时从会川回天朝的路已被南诏军截断,他们只得辗转入剑川,退往磨些雪山一带躲藏起来。
这一万人包括了粮草辎重,还有随军的上千卒妇。
等到两年后,南诏军被天朝军所破,南诏重新称为天朝属国,他们怕回去之后被军法处置,更是觉得无颜面对死去的六万将士,选择继续隐居在磨些山林中。
郑颢扶住他的手臂,认真道:“天朝史料皆记录,李大将军满门英烈,所率七万大军尽数葬身异乡。”
李宥明紧抿着嘴唇,大步向外走去。
大家跟着他走出正堂,只见他来到旁边的家祠,推开门,进去倒头便拜:
“李氏列祖列宗在上,我们没给李氏抹黑,你们终于可以放心了。”
郑颢仔细一看,最上面那块单独的灵牌,写的正是“先父李宓大人之灵位”。他也在旁边的蒲团上跪下来,给李宓将军磕了三个头。
两人站起来,李宥明的眼里多了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