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七八章 草原的畜牧革命(求月票)



    当时还担任左佥都御史的张九龄,还为自己挫败汾阳郡王的企图得意不已。他想如此一来,一旦漠南漠北有失,那么责任都是汾阳王的。

    四大都指挥使司隶属于卫所军系统,也就没可能从户部拿钱,从朝廷获取资金支持。

    他没想到的是,李轩数日之后就在‘破敌山’取得国朝以来未有之大胜,全歼了蒙兀近百万大军,一战将蒙兀的国运打崩。从而挟辉煌战功南归,压服了整个朝堂。

    然后他张九龄就被李轩委以重任,平调到了草原,担任宁远都指挥使司的‘右布政使’。

    大晋的都指挥使司,是没有布政使这个官职的。

    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是大晋太祖在各地行省设立的机构,三司之间彼此平行,不相统辖。

    不过李轩在漠南漠北设立四大都司,就是为了日后设立行省做准备,所以在这四大都司之下,另设了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一主政,一主刑。

    张九龄这个右布政使,就是宁远布政使司的副贰——他从左佥都御史这么重要的职位调过来,居然还是一个‘副贰官’。

    张九龄自然是不愿来的,哪怕是官升三级,他也不愿来漠南这苦寒蛮荒之地。

    可那位汾阳王义正辞严,说是看好他的才能与人品,想要将他的才德用于地方,造福万民。

    如今蒙兀既已降服大晋,那就是大晋之民。那边数百万百姓正嗷嗷待哺,等待张九龄这个儒门大才去解救,去抚育,去教化。

    张九龄没有选择,他知道自己只要开口拒绝,李轩就一定会将他贬官夺职,永不叙用。

    且理由光明正大,满朝文武都不会有任何异议。

    张九龄最终选择了隐忍,他在离京当日写下了‘守得云开见月明’一行字,赠予那几位同样被‘平调’漠南漠北的同僚。

    张九龄的想法是且让那位汾阳王得意一时,等到日后天子亲政之刻,那么今日他张九龄承受的屈辱,会一样样从汾阳王那里讨回来。

    那时他还要世人都识穿李轩擅权妄为,威福自专,实为乱臣贼子的真面目!

    可这前提是自己必须生存于朝堂中,最好是能在未来某日,取得与天子接触的机会。

    所以张九龄到了大宁之后,还是做了一些实事的。

    这‘大宁第九卫’,就是他亲手整编出的一个卫所。

    张九龄虽然对李轩在草原编户齐民之策嗤之以鼻,可对于李轩的政令却做的很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