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又将原配子养在身边,尽心尽力的教养孟常清,哪怕孟常清多有顶撞也不以为忤,一派慈母心肠,孟家人这才渐渐认可了这位当家主母,连带对孟元启也按下了怨怼。
然安宁只是暂时,隐患仍在,发妻子和续弦子的摩擦终将爆发。
就像封知平遭遇的一样,孟家是反过来,随着次子孟思清渐渐长大,才能凸显,各方面都比长子孟常清优异,特别是武道,力压长兄先一步迈入先天成为孟家第二位先天境高手,孟家顿时人心浮动,一些人认为孟思清更适合第一继承人的位子,替代孟常清成为孟家少主引领家族的未来。
孟元启也是这个心思,他知道自己的能耐,能坐到禁军副统领这个位子已经极限了,禁军三位副统领中只有他没有荫封,是靠着妻家的帮衬爬上来的,坐了这么些年皇帝也迟迟没有封爵的意思,以至他和他的孟家成了京城权贵中一个很尴尬的存在,被人戏称为“无爵将军”。
他想改变,所以他投靠了睿王,哪怕此举会为皇帝不喜。
同时,他也动了换继人的心思。
在他看来,长子确实很努力,但资质所限,再努力也不如次子,想让孟家壮大,成为权力场的核心,光靠努力是不够的,次子孟思清无疑更加合适。
就像封莫修那样,凭一己之力建功立事振兴了整个封家,封莫修当初还没有家人可仰仗,全靠命好得了詹王青睐加以扶持,孟思清有他这个禁军副统领的爹,再加上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哪怕资质头脑不如封莫修,只要坚持不懈,孟家的未来定然可期。
可惜他刚表露了一点心思就激起了宗族耆老的强烈反对,直言他背弃纲常至伦理于不顾,并且还将他当年“薄情寡义”的事翻了出来。
要不是身居要职,还要在这个圈子里混,必须遵从圈子里的规则,他真想把那帮老东西全都砍了。
无奈他不能,只能搁置,可他能搁置孟家二子的隔阂搁置不了。
孟常清本就反感父亲利欲熏心速娶续弦,这些年一直憋着一口郁气忍着继母的惺惺作态,如今老头竟然还想夺了他继承人的身份,他哪里肯干?
孟思清也一样,满家除了两个庶姐,余下的四个嫡出除了孟常清俱与他一母所生,说句难听的,他大哥就是一个“外人”,脾气不好还没良心,娘亲待他那般好,简直比亲生的还亲他都不领情,这种不忠不孝的家伙凭什么继承家业?
何况他还不如自己,同为嫡子,自己不过晚生了几年,凭什么不能取而代之?
然安宁只是暂时,隐患仍在,发妻子和续弦子的摩擦终将爆发。
就像封知平遭遇的一样,孟家是反过来,随着次子孟思清渐渐长大,才能凸显,各方面都比长子孟常清优异,特别是武道,力压长兄先一步迈入先天成为孟家第二位先天境高手,孟家顿时人心浮动,一些人认为孟思清更适合第一继承人的位子,替代孟常清成为孟家少主引领家族的未来。
孟元启也是这个心思,他知道自己的能耐,能坐到禁军副统领这个位子已经极限了,禁军三位副统领中只有他没有荫封,是靠着妻家的帮衬爬上来的,坐了这么些年皇帝也迟迟没有封爵的意思,以至他和他的孟家成了京城权贵中一个很尴尬的存在,被人戏称为“无爵将军”。
他想改变,所以他投靠了睿王,哪怕此举会为皇帝不喜。
同时,他也动了换继人的心思。
在他看来,长子确实很努力,但资质所限,再努力也不如次子,想让孟家壮大,成为权力场的核心,光靠努力是不够的,次子孟思清无疑更加合适。
就像封莫修那样,凭一己之力建功立事振兴了整个封家,封莫修当初还没有家人可仰仗,全靠命好得了詹王青睐加以扶持,孟思清有他这个禁军副统领的爹,再加上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哪怕资质头脑不如封莫修,只要坚持不懈,孟家的未来定然可期。
可惜他刚表露了一点心思就激起了宗族耆老的强烈反对,直言他背弃纲常至伦理于不顾,并且还将他当年“薄情寡义”的事翻了出来。
要不是身居要职,还要在这个圈子里混,必须遵从圈子里的规则,他真想把那帮老东西全都砍了。
无奈他不能,只能搁置,可他能搁置孟家二子的隔阂搁置不了。
孟常清本就反感父亲利欲熏心速娶续弦,这些年一直憋着一口郁气忍着继母的惺惺作态,如今老头竟然还想夺了他继承人的身份,他哪里肯干?
孟思清也一样,满家除了两个庶姐,余下的四个嫡出除了孟常清俱与他一母所生,说句难听的,他大哥就是一个“外人”,脾气不好还没良心,娘亲待他那般好,简直比亲生的还亲他都不领情,这种不忠不孝的家伙凭什么继承家业?
何况他还不如自己,同为嫡子,自己不过晚生了几年,凭什么不能取而代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