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6章 天要亡我

  “所以我已经找好了替代方案。”李卫东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前段时间,我在港岛新成立了一个小狗娱乐公司,专门挖掘一些年轻的、有潜力的明星。我估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可以替代木村拓哉。”

    ……

    台北,福隆制作公司,总经理柴平智正在为预算而发愁。

    柴平智打算将一部日本的漫画,改编成电视剧。

    然而在预算方面,却有些捉襟见肘,现如今她只弄了每集20万台币的预算,而且还是分期付款。

    若是电视剧播出以后,收视率不理想的话,连每集20万台币的预算都没有了,到时候这部电视剧只能腰斩。

    按照当时的汇率,20万台币相当于是五万人民币,这点钱拍一集电视剧,哪怕是放在大陆,也是得精打细算才有可能的。

    同一年大陆拍摄的《大宅门》、《康熙王朝》等等,都是大制作,总投资在两三千万人民币上下。即便是《铁齿铜牙纪晓岚》、《李卫当官》等电视剧,一集也得花掉几十万。

    对岸的物价可要比大陆高的多,每集相当于是五万人民币的预算,主演的盒饭里都不舍的加鸡腿!

    更关键的是,柴平智要拍摄的是四个富家公子的故事,富家公子自然少不了名牌、跑车、游艇之类的。一集20万台币的预算,哪里配得起这些奢侈品!

    一个个的电话打过去,柴平智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关系,但是依旧无法拉来赞助。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非常流行两岸三地合拍电视剧,那也是对岸电视剧的黄金时代。

    诸如《新白娘子传奇》、《戏说乾隆》、《包青天》灯具,几乎在所有大陆电视台都播出过,每每播放都会取得很不错的收视率。

    那个时代,陈德容被一代人视为女神,而马景涛的咆哮也一点儿都不尴尬。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末,对岸的电视剧开始出现第一次没落,剧种单一、人才外流、资金短缺,都是没落的原因。

    九十年代中后期,韩剧开始模仿台剧,并且依靠着失忆、车祸、治不好这三大法宝,已然青出于蓝的趋势。以前喜欢台剧的人,都去看韩剧了。

    而大陆的电视剧也在快速的进步,特别是在制作费方面越来越宽裕,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也更加精良。

    大陆电视剧的投资更多,也吸引了很多对岸的艺人北上淘金,这自然就使得台剧人才外流。

    基于以上原因,当时的台剧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