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6章 另辟蹊径

械设备当中,所使用的复杂结构越少,机械的稳定性就越高,也就越不容易出故障,因此国产棉花收割机的稳定性也要更高一些。

    国产棉花收割机,在后世已经是国家级的发明专利,专利权自然是国家的农机研究院所有。李卫东所看上的,也是这一套专利技术。

    九十年代的中国,棉花收割机还是一种冷门农业机械,没有农机企业生产,也没有农机企业研发。只有农机研究局这种公立性质的科研机构,才会关注这种产品。

    这也就意味着,李卫东想要做棉花收割机的话,没有人会跟李卫东竞争,这也算是另辟蹊径分大饼。

    趁着其他农机企业都没有意识到棉花收割机的市场前景,李卫东先把这个项目拿下来,等到以后其他企业发现棉花收割机能赚钱的时候,富康农机早就掌握了了核心技术。

    到时候随随便便申请几个专利,就能形成专利壁垒,去卡别人脖子。

    而且李卫东还不担心其他农机企业会做山寨,因为这是从农机研究院里得到的项目,国内的农机企业,要是敢去山寨农机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估计连产品都没法上市。

    ……

    李卫东提起棉花收割机的时候,对面的何大伯却是微微一皱眉头。

    “卫东,你说的这个棉花收割机,应该是个偏小众的农机吧?”何大伯开口问道。

    “何止是小众,国内压根就没有人在用这东西!目前使用棉花收割机的,主要是美国,其他几个棉花种植大国,基本上还是靠人力采摘棉花。”李卫东笑着答道。

    “是因为机器采摘的成本比较高么?”何大伯开口问。

    “外国的机器设备,卖的肯定死贵,不过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一点就是机器采摘的出棉率和品质率,都不如人工采摘。”李卫东开口答道。

    何大伯对这方面不太了解,反倒是旁边的何伯母开口说道:“我年轻的时候下乡插队,曾经中国棉花,这个棉花的采摘,的确跟有很大的讲究的……”

    何伯母介绍了一番后,何大伯终于明白了机械采摘棉花的难处。

    “照这么说,机械采摘棉花,浪费又多,又会降低品质,这种农机产品好像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吧?”何大伯开口问道。

    “现在不适合,不代表以后不适合,而且棉花采摘就是那么一个月的时间,若是没有那么多人力的话,最终还是得依靠机器嘛!”李卫东开口答道。

    何大伯则回应道:“这样吧,一会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