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44 叠层效率突破14%!平行时空的魏兴思(二合一大章,求订阅)

    陈婉清现在已经在蓝河那边签订了实习合同,开始一心一意的为蓝河公司服务。

    组会她也是照常参加的,因为蓝河、魏兴思、许秋合伙开公司的缘故,学姐刚好作为中间人,负责传达一些蓝河公司那边的进展。

    这段时间,蓝河主公司主要是在做一代原型机上市前的准备、调试工作。

    光电材料公司那边,也开拓了两个新的客户,虽然暂时还没有实现盈利,但是随着有机光伏领域的热度逐渐提高,未来的前景可期。

    学姐也算是蓝河公司元老级别的员工了,之后转正了估计也能分到一些股份,毕竟,她如果毕业了,就是公司唯二的博士生,地位仅次于魔都交大过去的杨钦。

    至于其他硕士生,虽然到公司的时间的比陈婉清早几个月,但一方面他们都是硕士,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手艺,相当于没有工作经验,而学姐是自带技术过去的。

    许秋这周没什么可以汇报的,上周去办了个签证,接着就是《自然·能源》的审稿意见回来,一直在改文章,再之后又把年度基金总结写完,还和魏老师、邬胜男讨论了一下杰青基金的撰写。

    日程满满当当,实验进度为零。

    韩嘉莹j4给体材料的am文章撰写进度大约六成,同时又去合成了一批ptq1。

    虽然上上周基于ptq1器件的效率达到了12.8%,但她怀疑上次合成的一批ptq1材料的分子量不够高,这个效率数据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便用微波反应器再次合成了一遍。

    结果,最后新合成出来的材料,性能还不如上次,最高效率只有12.0%,这让她郁闷不已。

    不过,这也是做实验过程中的常态,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可以说,科研过程中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许秋帮她找了找原因,发现第一批的ptq1虽然肉眼看上去分子量不高,但实际上分子量并不低,数均分子量可以达到20000以上。

    而新合成出来的第二批ptq2的分子量反而更低一些,数均分子量只有16000左右。

    另外,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第二批材料中各元素的比例相较于理论比例的偏差更为严重,表明聚合物分子在合成过程中的副反应可能较多。

    至于学妹为什么不先做一遍各种表征,找到原因再去做合成,而是选择看似“拍脑袋做决定”直接去重复实验呢?

    这是因为在实际的科研过程中,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