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的这种分区方式,导致中科院分区中1区和2区的杂志非常少,而汤森路透分区Q1的期刊数量远远多于中科院1区杂志。
因此,会出现有的人发表的文章按汤森路透JCR期刊分区标准算一区,而按中科院分区算二区甚至三区的情况。
不过,这种分区方式非常符合种花家的国情,可以更好的激励科研人员搞科研、发文章的热情。
但同时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比如,某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发布后不久,就引发了科研人员的热议。
大部分都是吐槽的,有人还做了一系列表情包:
熊猫人甲:“你今年的科研工作怎么样?”
熊猫人乙:“哎,不怎么样,就发了三篇二区。”
熊猫人甲:“哦,那确实不太好,都是些什么刊物啊?”
熊猫人乙:“《自然·通讯》(NC)、《漂亮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科学·进展》(SA)。”
熊猫人甲:“……!!”
段子只是段子,NC、PNAS、SA这3本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出了这种诡异的分区,中科院分区的“专业性”自然是饱受诟病,比如说,伐南理工大学就表示将改用JCR分区作为期刊分区标准。
当然,中科院这样进行分区,肯定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这3本期刊降档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中科院期刊分区中综合期刊数量少,断档严重。
这几年,分区中的综合大类期刊不到60本,原则上分区按照大类学科中前5%为一区,算下来,综合1区就该有3本,上下浮动不超过1本。
SA虽然是根正苗红的《科学》子刊,但前一年才正式有了影响因子,所以之前中科院期刊分区里也没它。
今年要把它正式列入分区中了,那么问题来了,把它放在哪里呢?
在以前的中科院分区里,综合1区就是“四大金刚”:《自然》、《科学》、NC、PNAS。
SA的出现让中科院期刊分区犯了难,把它放一区吧,超过标准的3个太多;
放二区,它和NC水平差不多,二区SA影响因子比一区的PNAS还高,好像也不太合适。
而且,就算是在一区“四大金刚”里,《自然》、《科学》的水准口碑也是远超PNAS和NC,中间相差了一个段位。
因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