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13 “十万魔咒”(求订阅)

交流,实行所谓的“扁平化”管理。

    而当员工人数慢慢膨胀,从几人发展到十几人、几十人、上百人,老板一个人要管理一百人显然管不过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设立一些管理岗位,或者说中层代为管理其他员工,比如一百员工设立十个中层,一个中层管十个底层员工,老板再去管理这十个中层。

    如果公司规模继续扩大,达到千人的级别,中层人数也慢慢变多,一千员工有一百个中层,老板一个人显然管不过来这一百个中层,就会再设立十个高层,自己当CEO管其他高层,或者直接聘请职业经理人,自己当甩手掌柜。

    再继续发展下去,达到万人的级别,公司的业务也会变得非常复杂,高层数量也逐渐变多,一个CEO去管上百个其他高层也是管不过来的。

    这个时候,可以把层级划分的更加细,比如员工分级,从一级员工一直到十四级员工,或者按照技术岗P+数字,管理岗M+数字的形式去设立级别。

    也可以开集团公司,把一个公司拆分成为数个分公司,各司其职。

    具体每家大公司在实际上的方案都会有所不同。

    最后,企业想要再进一步,发展到十万人的级别,就有些困难了。

    这被称作是“十万魔咒”,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的员工接近或者超过十万,就会陷入瓶颈,就算是巨头公司,也难以在接近十万人的时候维持高速发展。

    换句话来表达,一个企业所能创造出来价值是有上限的,无脑增加员工人数不会改变这个上限。

    并不难理解,在理想情况下,我们有时候会把人比喻成为螺丝钉,或者比喻成“一块砖,哪里有事哪里搬”。

    但是在实际情况下,人就是人,不是螺丝钉,也不是砖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棱角,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完全契合的,存在着很大的沟通成本。

    随着人数的增加,沟通成本呈现指数级别的增加,当新增员工带来的收益无法覆盖其带来的沟通成本减益效果,企业的规模就会陷入一个平衡状态,无法继续壮大。

    那么,如何打破这个魔咒呢?或者说,如何增加企业创造价值的上限呢?

    科技突破、发展创新是一个非常容易想到的方法。

    但想到容易,实现起来却非常困难,基本上就是买彩票的概率,得看运气。

    当然,只要有实现的可能性,资本也会愿意为这个运气而买单。

    每年拿着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