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19 魏兴思:估计过不了几年,我就要跟着他混了(求订阅)

原子”、“将IDT末端的两个噻吩替换为苯环”、“在饶丹宁端基中引入氰基”等一系列的优化。

    当然,他也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自己做的意思,许秋现在能做的体系有十几个,已经够他消化一段时间的。

    在许秋汇报的同时,魏兴思也一直认真的听着,之前火车上他只是简单的扫了几眼许秋的PPT,没有细看。

    结果,魏兴思越听越心惊,虽然只有短短几页PPT,十几行的文字,但却凝聚了近十个研究方向的科研想法,按照他对这些科研想法的理解,其中半数之上的都有机会发表文章,不少的点子都有发一区文章的潜力。

    这就是带许秋出去开会一天的收获吗,竟恐怖如斯……

    魏兴思不由得回忆起许秋进入课题组后,这一年来的变化:

    最开始,是许秋主动发邮件说要进课题组实习,当时的想法是终于盼来了一个免费的劳动力。

    和许秋当面谈过之后,了解到许秋3.5的绩点,英语成绩也很好,有保研的打算。

    初步判断如果好好培养一下,应该能贡献三四篇二区文章,运气好,可能能出一两篇一区文章。

    然后,就顺手让陈婉清带着许秋熟悉各种实验,并让他接手了一个烂尾的校内项目,好像是关于柔性衬底的。

    本来没太关注这事情,毕竟是个本科生嘛。

    结果没过多久,他就把项目结题报告拿了出来,而且居然还被他发了一篇文章,文章也不差,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一篇《大分子》。

    接下来,许秋学会了聚合反应,自己独立开发出了PCE11,抢在了港大严虎课题组前面直接发了一篇AM。

    当时的感觉,他应该是单纯的运气好吧,捡了个漏,这在科研领域虽然不多见,但也是有的。

    再后来,打脸就来了,3D-PDI体系,许秋再次发表一篇NC,打破了PDI领域的世界纪录,做到了我当初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

    虽然这个世界纪录很快又被韩嘉莹给超过了,但许秋如果只有运气的话,肯定没办法做到这一步。

    他是真的有实力的,科研水平应该和年轻时候的我差不多吧……大概?

    在这时候,我产生了让他做课题组小老板的打算。

    最近,他又又又跨了领域,来到了ADA体系,并开发出了效率突破10%的ITIC体系,继续创造奇迹。

    我也正式把他抬上了课题组小老板的位置上,并打算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