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97 不要轻易得罪医学生(求订阅,求月票)

经完全挥发,只剩下少量残留的乙醇。

    在空气流通良好的通风橱中,乙醇这样沸点不高的溶剂,挥发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就像晒受潮的被子一样,哪怕多云的天气太阳被遮住了,在外面“晒”被子,也比在家里快,因为有风的作用。

    许秋将反应瓶中的反应液倾倒入水中洗涤,然后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

    紧接着,许秋将粗产物直接装入反应瓶中,倒入50毫升的乙酸和一毫升的浓硫酸,加热到130摄氏度,回流两小时。

    这步反应,就是硫酸参与的脱水成环的反应,将TT-B-TT结构转换为TTTBTTT的结构,目标产物即为IDTT单元,相较于IDT单元的TTBTT结构,IDTT两边各多了一个T,线性共轭长度也从5变为了7。

    至于邬胜男学姐的反应,则是将TT-BDT-TT单元转化为TTTBDTTTT,而BDT实际上是TBT的结构,目标产物也就是TTTTBTTTT的结构,比IDTT单元两侧还要多一个T单元,线性共轭长度为9。

    当然,许秋和邬胜男合成出来的结构,侧链位置并不相同,因此具体性能的变化趋势,目前还不清楚,只有得到具体的产物,经过性能测试后才能知晓。

    两小时后,许秋关停反应,开始反应后处理,同样是用大量的水洗涤,然后再用正己烷萃取、干燥、加入硅胶拌样。

    在参考文献的时候,许秋发现不同于平常用到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系,对方用的是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剂过柱子。

    然后,仔细看了下作者的单位,是漂亮国的,许秋顿时恍然。

    石油醚虽然名字中带一个“醚”,其实根本不是醚类化合物,而是一种比喻说法,形容其轻质、易挥发的特点,属于石化行业使用的俗名,主要成分是戊烷、己烷、辛烷,这些碳原子数量为5-7个的饱和脂肪烷烃混合物。

    石油醚和正己烷的极性相似,都是极性非常低的溶剂,理论上在过柱子的时候可以相互替代。

    国内的石油醚比正己烷贵,据说国外恰恰相反,正己烷反而比石油醚便宜,因此,国内的文献多用石油醚,而国外的文献多用正己烷。

    反正许秋是搞不懂,为什么纯品的正己烷,在国外反而比混合物石油醚贵,不过这也不重要就是了。

    下午,许秋还是选择了熟悉石油醚/二氯甲烷的体系,对产物进行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