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65 第五篇一作文章,顺利拿下(求订阅)

倒是和有机光伏还有点联系,不过另外两个马上要出的新刊,《科学·免疫学》以及《科学·人工智能》就和许秋他们八竿子打不着了。

    也因此,这些年来,有机光伏领域在《自然》主刊以及《自然》大子刊上发表文章有几十篇,而《科学》上只有二十篇不到。

    在这个领域里说起《自然》,人们会想起它以及它的一群小弟(子刊)们,而说起《科学》,也就只有《科学》一个罢了。

    周三下午,许秋之前投稿ACS  Energy  Letter(ACSEL)的非富勒烯综述文章收到了返回意见,三个意见,都是正面的,一个建议直接接受,另外两个建议小改。

    修改难度并不大,许秋花费了半天的时间,按照审稿意见,修改了文章正文,并写好了“审稿意见答复”,交由魏老师发送给编辑。

    周四中午,编辑回复邮件,表示文章正式被接受,许秋的第五篇一作文章,顺利拿下。

    然而,现阶段ACSEL还不算一区期刊,系统的进阶任务仍然卡在“发表2/3篇SCI一区文章上面”没有完成,只能等待那篇NC了。

    说起来,ACS期刊公司在化学领域有着行业顶刊JACS,但在材料领域并没有特别顶尖的期刊,这或许就是他们推出ACSEL这个期刊的原因——拿ACSEL和AM、EES之类的期刊扳扳手腕,打造一个ACS旗下的能源、材料相关的顶刊出来,补足这个缺口,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得偿所愿。

    这也只能交给时间来证明了,五年后答案便能够基本揭晓。

    晚上八点,韩嘉莹那篇关于“第二代B4T体系”的文章修改完毕,投了出去,目标期刊CM。

    这几天,许秋和韩嘉莹非常忙碌,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在同一房间内,但却没什么时间交流,这主要是因为两人的“时间管理”做的比较好:

    学妹在里间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许秋在外面办公桌处理数据;

    学妹做器件做累了想切换着写会儿文章,许秋要帮忙在实验室蒸镀或是测试;

    完美错开。

    今天学妹的文章投了出去,也算是卸下了一个小担子,两人在晚上九点钟的时候找了个机会直接开溜,一起出去吃宵夜。

    现在临近五月,小龙虾已经陆陆续续的上市了,韩嘉莹挑了一家名为“张记一哥”的店,主打烧烤、龙虾,正好开在大学路上,离学校不远,不行二十分钟就能到。

    两人一路沿着校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