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54 怎么我才出个国的功夫,你文章都写好了?(求订阅)

况,他想看一看别人具体是怎么做实验的,于是就找到了那篇文献的正文PDF。

    然后,他发现实验部分在支持信息中,那么就要去下载支持信息文件。

    对ACS公司的期刊来说,大多数PDF格式的文献末尾,都会有超链接直接可以下载支持信息文件,还比较方便;

    而Wiley公司的期刊通常是没有超链接的,这就需要先找到文章的DOI编号,再到网站上检索,找到对应的文章,最后再下载支持信息文件。

    一番操作过后,花费了几分钟的时间,许秋成功拿到了支持信息文件。

    他翻看了一遍,就看到了一段话“XX材料的合成方法参照了之前报道的文章[ref.]”。

    直接老脸一黑,WTF?

    但为了实验细节,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找他们引用的那篇参考文献。

    可这种直接引用的文章,通常只有文章作者、期刊的名称、年份、卷号和页码等信息,至于文章期号和标题,有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而DOI编号大概率是没有的。

    没有DOI编号,就不能一步到位直接找到对应的文献,而是需要先进入相关的期刊公司的官网,再使用网站内部的搜索工具,输入期刊的名称、年份、卷号和页码等信息进行搜索。

    虽然最终都能够找到对应的文献,但花费的时间成本会大幅度提高,前者用DOI编号,就像是通过身份证号码找人,后者则是通过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社会关系去找人。

    再然后,许秋找到了他们引用的那篇文章,同时为了以防万一,连支持信息文件也下载好了。

    你以为这样就能找到想要的结果了吗?

    不,他们还会套娃。

    在新文献的支持信息中,许秋又看到了类似的一段话,“XX材料的合成方法参照了……”,然后啪的一下,他们又引用了一篇时间更早的“前期工作”……

    许秋:“???”

    这样层层套娃下去,差不多有三种结局。

    一种是HE,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原初的工作,而且实验细节介绍的非常完备,可以直接进行借鉴,虽然浪费了点时间,但至少拿到了想要的东西,可喜可贺。

    一种是NE,同样历经千辛万苦,同样找到了原初的工作,但发现原初的工作是那种太古文献,比如上个世纪甚至上上个世纪发表的那种,一般还是《自然》、《科学》这样子的。

    比如,要找“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