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29 晚安之后才是夜生活的开始(月初求月票)

阳光明媚,新的一天到来。

    许秋八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去食堂解决早餐。

    路途中,他进入模拟实验室II中查看结果,三种第一代3D-PDI分子,也就是PDI3-B-5/6/8系列,光电性能的初步探索已经完成。

    因为有上一次摸索的经验(第一代5/6两个系列,6系列更高,最高值4.37%),这次模拟实验人员对参数的把控更为细致,最终的器件光电效率较上一次有所提升。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次反应的产物更佳。

    不论如何,最终的结果,第一代5系列的效率仍然垫底,效率最高值为4.22%,6系列和8系列光电性能相当,最高值分别为4.55%和4.60%。

    基于现有给体库,最优适配给体材料均为P3TEA,次优适配给体材料均为PCE10。

    得到这个结果,许秋开始分析。

    上周第二代3D-PDI也就是通过光环化反应得到的5系列分子,最高效率达到了5.41%,如果换成6/8系列,大概率还能再次提高,或许能摸到6%。

    只可惜,第一代3D-PDI中,8系列的效率相对于6系列,提升并不明显,只有0.05%,四舍五入一下就是0,也不清楚在后续第二代、第三代中这两个系列是否能够拉开差距。

    目前,还在实验室进行硒化反应的是第三代5系列3D-PDI,这个材料非常关键,如果其相较于第二代5系列有所提高,大概率可以将此策略同步应用于6/8系列。

    那么,今天的任务也确定了,投三个反应,大批量合成第二代5/6/8系列分子,并做好第三代5系列分子的反应后处理。

    返回微电子楼,学姐和学妹都还没来,许秋便独自前往实验室,打开窗户通风。

    硒化反应预计的反应时间是12小时,190摄氏度的高温,反应条件算是比较激烈,不过因为有氮气保护、PDI分子的化学稳定性好而且没什么可能的副反应发生,倒是不怎么用担心。

    许秋本来想点板看看的,但高温反应加上氮气保护,想拿到反应瓶内的溶液必须降至室温才行,之后还要重新三抽三排除氧,再次升温,太过麻烦,便只好作罢。

    ‘反正也不急这一时,便再等它三四个小时,刚好这段时间可以把那三个反应投了。’

    想到这里,许秋开始准备实验,光环化反应,只有一种反应原料,就是第一代3D-PDI分子,碘单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