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18 系统瓦特了?(求订阅)

    不过,提升空间也不是很大,估计撑死了到1%差不多。

    于是许秋也就没再浪费积分在学姐C1体系上,底子太差了,不值得。

    这也给他提了个醒? 模拟实验室II中的模拟实验人员,现在的智能程度并不高。

    不可尽信之? 以后拿到结果后还是要自行甄别一回。

    想到这里,他翻看了一下几个PDI的遍历结果。

    这些数据看起来倒没什么大问题? 器件性能总体上都是呈现先升后降而形成的极值点。

    或许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暂时没必要尝试? 因为性价比不高。

    许秋占领手套箱? 开始配制溶液。

    今天打算做的器件? 有效层结构是P3TEA:PDI3-B-5/6,这也是模拟实验室II中遍历得到的最佳体系。

    给体材料P3TEA,实验室中只有15毫克的小样,他记得之前PDI二聚体时,也是这种给体的性能最好,之后可以再买一些。

    受体材料PDI3-B-5和PDI3-B-6,许秋也只拿了15毫克回来,剩下的都留在了张疆,以供接下来的分子结构优化。

    两种溶液各自配了1毫升,消耗了8毫克的给体和12毫克的受体。

    具体的条件是氯仿溶剂,正常喷涂,D/A比例1:1.5,浓度10毫克每毫升,1%体积分数DIO,热退火120摄氏度15分钟。

    条件和之前PCE11:PCBM的体系相差很大,和学姐的C1体系差别也不小。

    有机光伏领域就是这样的,有效层材料的给体、受体任一发生变化,最优条件都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

    因此,正常情况下,器件优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运气好一点一周能完成,运气差一点的话,两周甚至一个月都是有可能的。

    关键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最终的结果却不一定好。

    比如设计了一种新的聚合物给体材料,用于富勒烯衍生物体系,合成花了一个月,器件优化又一个月,效率却只有4%,不上不下的,SCI二区大概率发不了。

    如果不想浪费这个工作,就只能咬咬牙,再花一个月时间补充其他表征以及写文章,发一发SCI三区、四区了。

    这种还算好的,如果碰到某些的体系,必须要加指定体积分数的溶剂添加剂,才能获得高效率,比如不加DIO,效率4%,加0.5%体积分数DIO,效率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