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四章 意外来客

    为了提高实验效率,许秋准备只做以4#样品为传输层材料的器件。

    他没有打算做PEDOT标样以及不涂传输层的样品,这也是他对自己的操作有信心。

    首先,配制溶液。

    白天做的是10%质量分数的浓度,转速是2000-4000r.p.m.,得到的薄膜厚度明显太高了。

    许秋将其浓度调整为1%、2%、3%、4%和5%的质量分数。

    然后是转速。

    许秋统一设定为5000r.p.m.。

    这基本上是匀胶机的安全转速上限,再增加转速,基片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就可能飞出去。

    一般情况下,要得到同样厚度的薄膜,高浓度高转速条件下得到的质量较好,因为浓度比较好调节,所以就没有必要再改转速了。

    最后是控制反溶剂滴加的间隔时间。

    白天实验粗测结果是5秒间隔不会出现白雾。

    许秋又额外设置了4秒、4.5秒、5.5秒和6秒四档。

    这样,一共有5*5=25种条件。

    确定了实验条件后,许秋启动2倍加速,使溶液快速溶解。

    …………

    旋涂钙钛矿传输层、有机有效层。

    蒸镀钙、铝电极。

    准备测试。

    许秋在测试时,第一片一般都会拿标样测试,或者拿心里觉得最有希望的样品测试。

    测标样是为了判断这批器件的整体性能大概怎么样,如果标样比平均值低,那么整批器件的性能可能也是低于平均值的。

    不过这批他没做标样,也不知道哪个条件比较好,完全是未知的探索,所以他就随便拿了一个样品,“1%,5s”。

    测试后,得到效率为8.66%。

    看到这个结果,许秋松了一口气。

    这说明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之前确实是涂的太厚了。

    钙钛矿材料可以作为传输层,至少是比不涂传输层的性能要好。

    只是,效率还没有到10%,可能是这个浓度下的薄膜太薄了吧。

    他选了“2%,5s”的样品,继续测试。

    果然效率提高了,达到了9.37%。

    ……

    测试完其余23个样品。

    最终,“3%,5.5s”样品的性能最佳。

    效率可达10.24%,与PED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