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05章 重回赌坊

廷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内阁成员的质疑,杜滨很自信,言道:“宋代的食盐只卖50文,但盐税的收入占了政府财政的一半。我大周卖300文,吃盐的人比宋代多了一倍,微臣测算了一番,按照宋代的标准,大周朝每年的盐税应该接近1500万两。实际上昵,很多年份甚至不到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

    按理说,售价是六倍,赋税如果同比例增加六倍,岂不是仅盐税要接近一亿两?

    有这么多钱,还需要让商人去边关运送粮食吗?

    杜滨用数字说话,摆事实,讲道理。

    文震盂听了也无从反驳,不得不承认两淮巡盐使说的有一点道理。今天皇帝请大家都过来,事关国计民生,如果大周的盐政理顺了,不止是解决朝廷税赋不足的问题,还能降低百姓的生活成本。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两全其美昵?

    杜滨的奏疏中已经提起,虽然不够清晰明确,总体方向是对的。

    文震盂等人是有顾虑的,自去岁皇帝登基,朝堂内外已经发生了很多大事,用“动荡”来形容并不为过,现在的大周朝需要稳定,只要是坚持原状,北面“逼死”女真是迟早的事。

    如果皇帝在“盐政”方面有想法,可以再缓一缓,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

    公孙剑显然没耐心,他要在有生之年见到工业大革命,见到火车和轮船,见到大周在海洋上的无坚不摧,见到大周版日不落帝国的建成。

    他今天喊各位来不是凑热闹,他要做出重要的决议。

    首先,大周边关的粮草供应彻底与食盐脱钩,在前期军改的基础上,军卒数量已经降低到一半左右,军户已经安置到内地,粮草供应的难度已经明显降低,大周朝有足够的财力完成这项工作,就不要和食盐捆绑在一起。

    其次,允许民间晾晒食盐,允许士绅开建盐场……

    公孙剑的话还没说完,几位大臣脸上露出焦虑的神情。盐税可是国家的根基啊,轻易地放宽限制怎么能行?

    公孙剑停顿了一下,对他们说:“郑芝龙的家族通过海上贸易,每年向朝廷进献1200万两银子。相比较之下,盐税只是其中的十之一二,甚至有些年份连人家的零头都没有,还谈什么国家根基啊?”

    公孙剑要提升盐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就不能固守以前的常规,除了官府开办的盐场,允许民间制盐,这将有利于提升食盐的产量和质量,也会客观上通过产能过剩,拉低过高的食盐价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