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找钱,找机器

府180块大洋的契税和印花税,另外为了安装自来水,还得向自来水公司缴纳初装费115块大洋。

    房款、佣金、税费、自来水初装费,几项开销加一块儿,差不多4000块大洋了。

    当时鲁迅没有足够的积蓄,把绍兴的祖宅卖了仍然不够。于是只好去银行贷了一笔500块大洋的短期贷款,为期3个月,月息“一分三厘”。

    一分三厘就是1.3%,折成年息是15.6%。现在去银行办按揭,为期10年或者15年,年息也不到13%,而鲁迅短短3个月的贷款,年息竟然超过15%,利息实在是高。

    不是银行坑鲁迅,故意问他一个人要高利,在整个民国时代,银行的利息都比现在高得多。

    民国经济学家吴承禧说过:“中国银行界放款利息之高,真非世界各国之所能及。”

    以天津、上海、北京三地的国有银行为例,为期一年的普通贷款,利息最低10%,高的则在16%以上。

    而且还不是你愿意支付高额利息就能贷出钱来,还得有地契、商铺、定期存折之类的物品做抵押,要是没有抵押,就必须有富商或者知名人士做担保。

    无训当时在教育部上班,绝对能找到担保,所以他去银行贷钱还行,换作一般市民,银行根本不理,急需用钱的时候,只有通过民间高利贷筹款。

    民间高利贷的钱容易拿到,利息却比银行还高,月息一般高达8%,还是“驴打滚”的复利,折成年息在150%以上。

    比方说,你在正月拿到10万的贷款,腊月就得还上25万,要是当年还不上,来年年底连本带利能给你涨到63万,吓人之极。

    当年杨白劳贷黄世仁的钱,越拖越还不起,闹到最后要用闺女来还债,就是这个道理。

    鲁迅应该感到庆幸——得亏他是个公务员,没钱买房可以去银行贷款,否则只能走私人高利贷的路子,为了一笔并不算多的贷款,把自己逼成一个真正的房奴了。

    而袁晨铭找的钱庄,其实也不是什么正经地方,和放民间高利贷的是一个意思。

    另外那么高的利息还有一重因素,就是准备票贬值太快。这眼瞅着又贬值了一轮,利息要是低了,他们就亏了。

    打个比方说:今天借了二百准备票,买了一只鸡。

    一个月以后,钱贬值了,一只鸡能卖到三百准备票。

    把鸡换成准备票,还给钱庄二百四十块,你还赚六十。

    钱不值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