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4章 意想不到的证据

皱着眉头问道:

    “不对啊,林先生。”

    “我们现在只知道,荒卷义市生前打死过一只蚊子。”

    “谁知道他是在车上被蚊子咬到的,还是在上车之前、或者下车之后,在海水浴场、或者酒店停车场里,被蚊子咬到的?”

    横沟参悟有些不解,林新一怎么就能肯定,死者是在凶手的车上遭遇这只蚊子的。

    “我当然不‘肯定’。”

    “这只是猜想,一种大胆的猜想。”

    林新一非常严谨地纠正用词,然后才解释道:

    “人体对蚊虫叮咬的反应程度,其实取决于免疫系统对蚊虫毒素的适应程度。”

    “第一次被同一类的蚊子叮咬,免疫系统还不认识毒素,就完全不会作出反应。”

    “而被同一类蚊子咬得多了,免疫系统默认这种毒素伤害不到人体,就只会稍作反应,使得身上不起疙瘩,只出现一些不起眼的小红点。”

    “而像死者这种,手腕肿起一个大红疙瘩的反应表现...”

    “正是处于免疫系统对此类毒素的初步适应阶段。”

    “这时免疫系统已然接触过此类蚊虫毒素,能对其进行识别,并做出激烈反应。”

    “于是在被蚊虫叮咬之后,人体会即时出现肿胀,并伴有周围的红肿,且在20分钟之内达到顶峰。”

    “在20分钟之后,肿包会变痒、变硬、变小,然后慢慢消退。”

    林新一先是来了一段小小的科普。

    而这些知识的真正用处便是:

    他可以通过观察死者的肿包形态,模糊推断出死者被蚊虫叮咬到的时间。

    就像现在的荒卷义市...

    他手腕上的包肿得很厉害,周围还有大片红肿。

    这一看就知道,荒卷义市是在死前20分钟之内,才被那蚊子咬到的。

    而从海水浴场开车过来,光是路上就要花20多分钟。

    所以荒卷义市肯定不会是在上车之前,在海水浴场那边被蚊子咬到的。

    那么...会是下车之后,在停车场里被咬到的么?

    “大概率地,也不是。”

    “那时候荒卷义市已经被劫持到了停车场。”

    “凶手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荒卷义市干掉,再塞进我的车里。”

    “你觉得凶手会让他自己下车活动...不...应该说,会让他活着下车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