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四一五章 国富民强

常明显,不过他没有直接说出来。

    杨一清虽然低着头,却能明显感受到皇帝的质问,他对于很多事有自己的见解,只因文官是以谢迁为领袖,很多时候不得不听从谢迁吩咐行事。

    朱厚照见没人回答,冷笑一声:“造船一百万两银子,都由户部调拨,再拿出二百万两银子来作为赈灾和中原平乱军费,你们有何问题?”

    在场文臣武将都不吱声,只有张苑恭敬地说道:“陛下英明。”

    朱厚照不屑地道:“朕早就说过,西北一战规模不大,沈先生用很少的人马拖住鞑靼人数十万雄兵,最后更是以少打多获得胜,最后却莫名其妙花了朕那么多银子……感情只是被你们在账面上闹出个亏损,其实朝廷没亏反而有赚!现在更因此而致民怨沸腾,你们真是……”

    朱厚照指着在场众多官员,大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怨责。

    因张苑当场点破户部弊政,现在无论皇帝说什么,都没人敢站出来反驳,旁边杨廷和一肚子怨气,但到底他不是内阁首辅,在朝中的地位未必比杨一清高,现在连次辅梁储都沉默不言,他最后只能叹口气,乖乖地低下头。

    朱厚照道:“这件事,朕是跟你们商议过的,别回头又有人跑到朕这里来说朕擅作主张!有时候朕自行做决定也是有原因的,你们不做事,朕做了你们还不服气,那就是你们臣子失职!”

    终于,朱厚照不再想听在场文武大员跟他说什么,站起身一甩袖便走了,连銮驾都不需要。

    众大臣赶紧行礼恭送,但朱厚照根本不在意这些,径直进奉天门去了。

    ……

    ……

    朝议在尴尬的氛围中结束。

    本来很多人还有想法进言,但看到这副架势后,一个个又开始庆幸,好在自己没说什么。

    刘瑾当政不过两年,朝廷内便形成虚以委蛇的推诿风气,遇到事没那么多人出来承担责任,至于谢迁和杨廷和等人虽然在许多事情上很坚持,却因为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得皇帝欣赏,渐渐在朝中失去人心。

    杨一清则觉得很委屈,毕竟户部少报库存之事,一直是谢迁在做主,他责任不大,但旁人却不清楚内情,现在皇帝没问责但不代表回头不会追究。

    他最怕的并非是皇帝问罪,而是觉得此番自己大失颜面,以后很难服众。

    大臣们三五成群向宫外走去,对大多数人来说终于可以松口气,不过对少部分人来讲则不甘心。

    “介夫,其实你完没必要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