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艘船的外壳盖板像打满补丁的裤子,各种探头如海胆般支棱在外,恍如宇宙乞丐,但这毕竟是自己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东西,陈锋甚是自豪,并果断将其命名为晨风一号。
看着晨风一号,陈大师心中的自豪感与满足感油然而生。
由于晨风一号的主要驱动力是被修复的反重力引擎,且没有护盾,所以不具备地外飞行能力。
但没关系,有这船在手,他现在能干更大的活。
略显凌乱的指挥舱里,手捧一杯浓茶的陈锋略感忐忑的摁下起飞按钮。
伴随轰隆隆巨响,舰船晃晃悠悠着缓缓升空,四处嘎吱作响。
毕竟半手工拼接成的东西,初次升空,总会有些部位嵌合得不是那么完美。
听着声音很唬人,但其实并不会散架。
晨风一号在空中悬浮了三个小时,再从汉州到大雪山走了个往返,宣告试飞成功。
陈锋则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将监测仪器面板上反馈的数据牢牢记在心中。
停下之后,他又穿上小型单人式多功能工程师穿戴装备,在星锋一号里上蹿下跳,到处修补与加固试飞过程中检测出来的不稳定部位。
他建造飞船的思路酷似当年苏维埃老大哥搞工业的风格,简称那里松垮补哪里,不求美观精致,但求能动即可,极有混沌算法的韵味。
还真别说,贼好使。
等他哪里不对补哪里的敲敲打打完一轮,再起飞时飞船里嘎吱嘎吱的声音少了很多,结构稳定性报警的部位也少了95.77%。
第二次试飞顺利收官,再补。
3020年4月10日,第三次试飞结束,完全没了声响,报警次数也归了零。
看着被打满更多补丁的晨风一号,陈技师心满意足,再次给自己点赞。
穿越来此已近半年,陈锋一直忙忙碌碌。
为了庆祝飞船彻底稳定,他决定给自己放个假。
外面又下起了雨,但他却能舒舒坦坦的在晨风一号的脚架下摆好沙滩椅,再弄上电磁烧烤架。
在他旁边的金属桌面上是拆解得贼漂亮的整头牛。
两只牛角被他单独摆到旁边了,这是两大块生物电池,比狼牙更好用。
“小薇,给我做牛排,七分熟。”
躺沙滩椅上的陈锋摆摆手,如此说道。
他身旁摆着台高一点五米的履带式机器人。
机器人的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