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七章 廷议(上)



    “太后、陛下...”坐在黄缎锦座之上的李三坚看了玉阶之下的李纲一眼后说道:“纲素有爱国忧君之志,是为忠直之臣也!然材大古难用,功多忌更多;忠怀冲日月,谗口肆风波。纲为奸佞所谗,斥逐随继,流贬于外,昨日方回,臣以为以纲之才,可为少宰。”

    李三坚说罢,就目光炯炯的盯着诸臣。

    太宰就是左宰相,少宰就是右宰相。

    使自己的心腹党羽充

    斥朝中、军中,从而朝纲独握,权倾朝野,这不是你李三坚一直在做的事情吗?且基本已经做成,为何目前忽然提议李纲为朝廷少宰?众人闻言心中是暗暗纳闷,包括太后孟氏。

    不过李纲为李三坚的从弟,难道李三坚想兄弟二人共同把持朝政?但这也是不对头的,原因就是一旦涉及到权利之争,不要说是兄弟、从弟了,就连父子都会争得头破血流的,如蔡京、蔡攸父子。

    众人一时之间,不明白李三坚的用意,也就没人接话,太后孟氏也是不明白李三坚的用意,于是沉吟片刻后说道:“李相国所言之事,就由诸臣议议吧。”

    你这是诚心诚意的举荐李纲为相,还是虚情假意的故意试探?太后孟氏心中暗道。

    太后孟氏历赵煦、赵佶、赵桓三朝,加上赵谌就是四朝了,被立为皇后,随后又被贬黜,是三起三落,早已是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朝中之事,不能够轻易参与进去,一旦参与进去,想全身而退,就没那么容易了,稍有不慎,便会身败名裂。

    目前李三坚牢牢掌握着军、政大权,特别是军权,太后孟氏、赵谌虽为大宋太后、皇帝,地位是无比尊崇,但也必须依仗李三坚,至少目前必须如此。

    因此孟太后顺手推舟,将此道难题丢给了诸臣,自己与赵谌也就置身事外了。

    “太后、陛下、李相国。”诸臣是纷纷低声议论,交头接耳的,半响却无人无人开口,于是李纲顿感一阵心酸,出班奏道:“微臣虽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实才疏学浅。李相国之才胜纲十倍,纲又怎敢与李相国并列左、右?”

    别人不开口,李纲一气之下,干脆自己推辞。

    李纲话里话外,对李三坚是颇有怨言...

    不是李三坚,李纲至今仍是流贬在外的,根本没有机会回到朝廷,回到大宋中枢,对此,李纲对李三坚还是较为感激的。

    同时李纲于建中靖国年间就跟随李三坚前往泉州。泉州发生的一切,李纲是看在眼中的,李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