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六章 露出獠牙

��人数较少,约三百人上下,营指挥使为“赛孟起”崔虎臣,营副指挥使暂无。

    崔虎臣善使飞石制敌,李三坚就用其长。

    愿意从军的李三坚的弟子刘宗毅等人暂编入了神机营,从一名小卒做起。

    斥候营只有百余兵马,却要承担刺探、警戒、候望等诸多事情,燕四为斥候营等指挥。

    李三坚的三百亲卫由山魁为指挥统领这支兵马,济空副之,山魁不愿意下去领兵,只想护卫在李三坚身边,因而李三坚也不勉强他,命山魁统领这支三百亲卫。这支亲卫因其军衣上的标志为一头正在怒吼的猛虎,因此就被称作“虎卫”。

    宋军的编制,从高到低原为厢、军、指挥、都四级,一般是五百人为一指挥,五指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指挥之下便是都,一般是一百人上下为一都,五都为一指挥。各部的人数也并未强行限制死,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士卒人数,人数是不固定的,因此宋军的一军之人数一般就是数千至万余人不等。

    都为宋军之中的最小编制,都的统兵官被称作“都头”、“副都头”,都头以下的军将有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等等,这些低级军将被统称为“节级”。

    一厢之统兵官被称作“厢都指挥使”,一军之统兵官被称为“军都指挥使”,五百人的指挥也可称为“营指挥使”。

    熙宁改制之后,宋军的编制就是“将兵法”了,所谓将兵法就是以将、部、队三级编制代替厢、军、指挥、都四级编制,目的就是解决“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弊端,从而提高战斗力。

    不过随着将兵法的施行,并未完全废除旧制,许多地方均是旧制与新制混用,如目前陕西诸路驻扎着禁军一千余指,就是旧制的说法。

    将兵法的施行,其实作用不大。要解决“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困境,关键还是要看朝廷,看大宋皇帝,是否放心让各部将领长期领兵,这与旧制、新制关系不大的。

    厢军、乡兵、蕃兵等杂役军的编制到底是按旧制或新制,朝廷也未强行规定,因此宋各地厢军、乡兵、蕃兵等杂役军的编制就是五花八门的,什么情况都有,显得异常的混乱。

    李三坚、姚舆等人经过细细思量考虑,将黑旗军的编制设为了三级,即军、营、队三级,三队为一营,五至十营为一军。军设正将、副将,李三坚自任黑旗军正将,姚舆副之;营设营指挥使、营副指挥使,指挥使也可以称作部将、准备将;营下为队,队设队将、队虞候;队下为十、伍,设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