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东坡井

后就会到达的。”黄勾当想了想后狡辩道。

    “哈哈”李三坚闻言大笑道:“未得今上旨意,尔等竟敢行先斩后奏之举?违逆宋律、知法犯法,该当何罪?”

    “哈哈,说的对。”

    “原来他们才是大逆不道之徒啊。”

    “呸,狗官,简直是胆大妄为。”

    周围之人闻言顿时彩声雷动,纷纷为李三坚喝彩。

    黄勾当的手下顿时低头不语,心中暗暗埋怨黄勾当口不择言,让对方抓住了把柄,同时心中将黄勾当鄙视了一万遍,连一名十余数的小儿都争辩不过,不如找个树吊死算了。

    “你你你。。。。”黄勾当结结巴巴的说道:“快快退下,我等奉命办差,若违逆了上命,我看你长了几颗脑袋?况且如此大事,岂是你一个无知小儿就能阻拦了吗?今日苏轼父子迁也得迁,不迁也得迁。。。”

    “我是阻拦不了。”李三坚闻言,指着众黎人问道:“你问问他们同意吗?”

    “我们不同意!”众人异口同声的大声吼道。

    儋州的学风不盛,苏轼父子被贬至儋州之后,就开办学堂,以文会友。

    同时儋州的黎人不耕种土地,以海为生,荒地极多,收获甚少。遇到疾病不请医生而相信巫师,思想封闭、文化落后,苏轼到了儋州之后,极力劝说当地黎族百姓,以农业为生存的根本,指导大家耕作的方法,并写了《和陶劝农六首》。

    同时苏轼耐心地教化大家讲究清洁,指导当地人勘察水脉,掘土打井,此井在许久之后被称为“东坡井”。 从此百姓不再饮用沟渠浊水。

    对此,儋州百姓怎不对苏轼感激万分?在儋州百姓心中苏轼就如同万家生佛一般,此时有人对苏轼不利,儋州百姓岂能不愤怒异常?

    儋州黎人朴实无华,谁对他们有一点好处,他们都会一辈子记在心里的。

    “你们。。。想造反吗?”黄勾当随后指着李三坚喝道:“狂妄小儿,竟敢阻拦官差办差?竟敢煽动百姓生事?此处你说了算吗?”

    此时黄勾当数名护卫拔出了腰刀,逼向了众人。

    “他说了不算。”正在此时一个豪迈的声音说道:“此处老子说了算。”

    黄勾当闻言向发声之处看去,只见一名三十余岁,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越众而出。

    此人正是毛道峒的峒主王坤瑞。

    “小的们拜见峒主。”众黎人见峒主到了,纷纷拜道。

    他来干什么?李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