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祦的奏折诺敏自然知道, 甚至于背后还有她的影子存在, 诺敏可不想日后自己儿子登基结果国库只有八百万两银子,而且各地税收都加大了,想干什么都不行, 毕竟诺敏可是想要开发澳洲大陆的女人。
这是皇上自己弄出来的事,自然得他自己来收拾, 诺敏可不想自己儿子做了背锅侠, 落得和雍正一样得一个“抄家皇帝”的名声。
此时虽然皇上还在半路上,流传出来的只是小道消息, 但这些小道消息就足够很多人行动起来,当然更多人的人还是在观望, 毕竟真敢铁了心想要占皇上便宜的人不多。
大臣借款其实是分了很多类的。
第一种是真没钱的,毕竟这个时候大清官员正常的俸禄不高,甚至于说是过低,因为要维持官威维持官家体面,压根就养不活一家人,更不要说过得很好体面的生活。一个四品京官, 一年的俸禄银子才一百多两, 这点钱养家糊口也仅温饱而已,要知道清朝是需要官员自己做官府的,可做一件像样的官服,也要十两银子以上。不去国库借钱,就只能贪污了,但还是有那么一小撮人不乐意贪污, 于是就只能像国库借银了。
事实上这个原因,也是皇上开放国库借银的初衷。
第二种是某一段时间缺钱,但并不是一直都没钱。这人有三急,偶尔有个什么手段的时候很正常,等缓过这一段时间,家里又有钱了。这些人不是没钱还,而是瞧着没人去还,不敢做出头鸟,因此也不还了。
第三种是像曹家李家那样,自己家有钱完全不用去借国库,但因为要接驾,花自己的钱心里不舒服,而且也没那么多钱,于是去国库借了钱,这算是公事。
第四种是纯属贪得无厌唯利是图之徒,就是看着别人借了,而且借的非常容易,因此抱着自己是绝对不能吃亏的想法,自己也去借,实际上家里却是富可敌国。
第五种就是诺敏阿玛托尔必那样的人,家里有钱,他也没心去占皇上的便宜,只是为了顺应大流,不显得自己特别,因此去凑了一个数,意思性的借了很少的银子。
第二种和第五种属于观望群众,要是大家都还,那他们也会去还,但他们是肯定不会做出头鸟的。第三种看起来最复杂其实很简单,因为这种事情皇上心里都有数,一般这种人都是皇上心腹,只要皇上点头,哪怕就是再苦,这些人不敢反对,只要咬牙还钱。
最麻烦的其实是第一种人和第四种人。
第一种人是真没钱,人家就是没钱,你把
这是皇上自己弄出来的事,自然得他自己来收拾, 诺敏可不想自己儿子做了背锅侠, 落得和雍正一样得一个“抄家皇帝”的名声。
此时虽然皇上还在半路上,流传出来的只是小道消息, 但这些小道消息就足够很多人行动起来,当然更多人的人还是在观望, 毕竟真敢铁了心想要占皇上便宜的人不多。
大臣借款其实是分了很多类的。
第一种是真没钱的,毕竟这个时候大清官员正常的俸禄不高,甚至于说是过低,因为要维持官威维持官家体面,压根就养不活一家人,更不要说过得很好体面的生活。一个四品京官, 一年的俸禄银子才一百多两, 这点钱养家糊口也仅温饱而已,要知道清朝是需要官员自己做官府的,可做一件像样的官服,也要十两银子以上。不去国库借钱,就只能贪污了,但还是有那么一小撮人不乐意贪污, 于是就只能像国库借银了。
事实上这个原因,也是皇上开放国库借银的初衷。
第二种是某一段时间缺钱,但并不是一直都没钱。这人有三急,偶尔有个什么手段的时候很正常,等缓过这一段时间,家里又有钱了。这些人不是没钱还,而是瞧着没人去还,不敢做出头鸟,因此也不还了。
第三种是像曹家李家那样,自己家有钱完全不用去借国库,但因为要接驾,花自己的钱心里不舒服,而且也没那么多钱,于是去国库借了钱,这算是公事。
第四种是纯属贪得无厌唯利是图之徒,就是看着别人借了,而且借的非常容易,因此抱着自己是绝对不能吃亏的想法,自己也去借,实际上家里却是富可敌国。
第五种就是诺敏阿玛托尔必那样的人,家里有钱,他也没心去占皇上的便宜,只是为了顺应大流,不显得自己特别,因此去凑了一个数,意思性的借了很少的银子。
第二种和第五种属于观望群众,要是大家都还,那他们也会去还,但他们是肯定不会做出头鸟的。第三种看起来最复杂其实很简单,因为这种事情皇上心里都有数,一般这种人都是皇上心腹,只要皇上点头,哪怕就是再苦,这些人不敢反对,只要咬牙还钱。
最麻烦的其实是第一种人和第四种人。
第一种人是真没钱,人家就是没钱,你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