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55、这饼的味道如何

高乐的提示。

    华真行沉吟片刻才说道:“约先生,我与您的总代理协议还剩五年。这五年内,春容丹每年的出货量还是三万盒,总代理价还是每盒两千万东国币。

    等我们的总代理协议期满后,我还有个十年计划,就是增产降价。用十年时间,逐年将春容丹产量提高到每年三十万盒,价格下降到二百万东国币水平。”

    约高乐眯着眼睛道:“生产出了十倍的东西,总收入却根本不变!小华呀,你这是图啥呢?”

    华真行:“你说呢?”

    约高乐:“这完全是反常规啊!”

    华真行:“违反谁家的常规?”

    约高乐:“我所见到的。”

    华真行:“我和你,见到的是一样的世界,读的是一样的书。在我去春华留学之前,就已经把曼曼读的那所平京大学的经济学教材都搜来看了。

    在一个已经设定好前提的逻辑体系内,无论怎么推演,都打破不了既定的规则,可是我为什么一定要认可那设定好的前提呢?

    我知道你说的常规,可是在那一套逻辑体系里,我根本找不到自己。

    比如那道最基本的公式,边际效益曲线,理论上正确无比、逻辑上无懈可击,好似是完美的基石,几乎用来指导一切生产、投资与分配行(本章未完!)

    555、这饼的味道如何

    为。

    可是人们把它用在了哪里、公式中都有什么?人,真正创造一切的人,就是公式中的一个变量,可变资本,他们不是公式求解的目的。

    那么的整个公式的前提逻辑是什么?公式的答桉就是其目的,求解使收益最大化的结果。那么它在求解谁的收益最大化呢?却是另一类人。

    公式就这么列出来了,它的计算过程是正确的。可是没有人会说明,为什么整个社会体系运行的方式,是通过一部分人的努力,去追求另一部分人的收益最大化?

    这个公式将世人分为两类。一类人是公式里的变量,为了实现另一类人资本最大化增殖的目标而存在。另一类人的资本收益,则是等号另一边的答桉。

    世人不再是同一类人,甚至不再是人,分别成为公式两端冷冰冰的变量,成为各自的奴隶。

    我在其中找不到自己,但我又必须学习与了解这一切,因现实的世界就是这么运行的,所以才有了风自宾这个人。

    但风自宾这个人,仍然是反常规的。您没有发现吗,他从来不用各种虚拟与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