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进行实地考察,钢铁厂他早已经见过,他这个外行就是看上一百遍也不如人家专家走上一遭了解的多,除了知道多了几个大型的叫不上名字的冶炼设备之外,他就什么都不明白了。
专家郑观应和随行的伍轩仁等广东商人都带着自己的团队专业人才过来,由他们来评价汉阳钢铁厂的价值就足够了,谭延闿虽然没有去汉阳,但却有着领导应有的觉悟——外行绝不干涉内行。郑观应和谭延闿不同,郑观应代表着盛宣怀,他要为盛宣怀的投资在日后能够得到足够的回报而尽心尽力;谭延闿投资汉阳钢铁厂只是不愿意张之洞花了四五百万两银子的高档设备白白打了水漂,这属于政治投资;在谭延闿身后的伍轩仁也是差不多,不过这代表着一个昔日颇为神秘的家族在谭氏家族身上的政治投资。
在谭延闿看来钢铁企业尤其是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钢铁企业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老头子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也就继承了李鸿章绝大部分的资源,论说再见一个钢铁厂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不过这中间还牵扯着太多的麻烦,尤其是一直受慈禧太后支持并且热衷于洋务的张之洞若是在汉阳钢铁厂上彻底失败,那势必会牵连到再重建一个钢铁厂,在舆论上就很难被朝廷通过。
汉阳钢铁厂固然有着诸多毛病,但是谭延闿相信在自己雄厚的资金支持和专业的经营技术管理人才的支撑下,一定会以卢汉铁路的修建获得重生的契机。就算往深里讲,就谭延闿所知这汉阳钢铁厂可是一直延续了数十年——难道在这钢铁厂的数十年间所有的投资者都在这上面赔本亏钱?显然不是的,一定有解决的办法,谭延闿相信在资本的利益追逐下,包括盛宣怀在内的所有股东一定会找出钢铁厂最佳生存路线来。
郑观应和伍轩仁带领的一大票人在汉阳钢铁厂一个高炉一个车间的挨个考察的时候,谭延闿则和张之洞在两广总督府中谈诗论词,闲时则和辜鸿铭、陈衍等人讨论洋务和西洋列强的强国经历。谭延闿虽然没有考过会试,确实解元出身,久历官场的张之洞明白,当今中国经中日一战过后更显疲衰,昔日粉饰的太平世界也被无情的扇了一个耳光,全国上下因为中日战争不败而败连最后的一个从属国朝鲜也失去了,赔款数额也是创造了新的记录,群情激愤,要不然李鸿章也不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惯上“国贼”的称号了。
张之洞明白,当今朝廷肯定是安稳民心为重,若是平时一个解元也就罢了,但是现在解元便成了朝廷眼中的救命稻草——朝廷需要一个两元甚至是三元及第的状元来转移视线,而
专家郑观应和随行的伍轩仁等广东商人都带着自己的团队专业人才过来,由他们来评价汉阳钢铁厂的价值就足够了,谭延闿虽然没有去汉阳,但却有着领导应有的觉悟——外行绝不干涉内行。郑观应和谭延闿不同,郑观应代表着盛宣怀,他要为盛宣怀的投资在日后能够得到足够的回报而尽心尽力;谭延闿投资汉阳钢铁厂只是不愿意张之洞花了四五百万两银子的高档设备白白打了水漂,这属于政治投资;在谭延闿身后的伍轩仁也是差不多,不过这代表着一个昔日颇为神秘的家族在谭氏家族身上的政治投资。
在谭延闿看来钢铁企业尤其是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钢铁企业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老头子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也就继承了李鸿章绝大部分的资源,论说再见一个钢铁厂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不过这中间还牵扯着太多的麻烦,尤其是一直受慈禧太后支持并且热衷于洋务的张之洞若是在汉阳钢铁厂上彻底失败,那势必会牵连到再重建一个钢铁厂,在舆论上就很难被朝廷通过。
汉阳钢铁厂固然有着诸多毛病,但是谭延闿相信在自己雄厚的资金支持和专业的经营技术管理人才的支撑下,一定会以卢汉铁路的修建获得重生的契机。就算往深里讲,就谭延闿所知这汉阳钢铁厂可是一直延续了数十年——难道在这钢铁厂的数十年间所有的投资者都在这上面赔本亏钱?显然不是的,一定有解决的办法,谭延闿相信在资本的利益追逐下,包括盛宣怀在内的所有股东一定会找出钢铁厂最佳生存路线来。
郑观应和伍轩仁带领的一大票人在汉阳钢铁厂一个高炉一个车间的挨个考察的时候,谭延闿则和张之洞在两广总督府中谈诗论词,闲时则和辜鸿铭、陈衍等人讨论洋务和西洋列强的强国经历。谭延闿虽然没有考过会试,确实解元出身,久历官场的张之洞明白,当今中国经中日一战过后更显疲衰,昔日粉饰的太平世界也被无情的扇了一个耳光,全国上下因为中日战争不败而败连最后的一个从属国朝鲜也失去了,赔款数额也是创造了新的记录,群情激愤,要不然李鸿章也不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惯上“国贼”的称号了。
张之洞明白,当今朝廷肯定是安稳民心为重,若是平时一个解元也就罢了,但是现在解元便成了朝廷眼中的救命稻草——朝廷需要一个两元甚至是三元及第的状元来转移视线,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