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五章 出山

力来镇住军机处之外,在满洲皇室中还能够用谁?不过就谭延闿看来现在军机处是翁同龢、恭王奕訢在说话,李鸿藻、徐用仪是陪太子读书,各自支持一方,而恭王出山后的这几天,谭延闿就一直没有见过翁同龢出来说句话——在甲申年一起被赶出总理衙门的翁同龢对恭王采取了冷处理,恭王在与外国公使交涉的时候,翁同龢是从来都不露面的,只是待在班房中,也不知道干些什么。

    恭王自从进入军机处以来,谭延闿几乎是寸步不离,每天除了要跟着恭王东奔西跑之外,下午散了之后还要跟着恭王,几天以来两人也是极为熟悉。而恭王奕訢对谭延闿的表现非常满意,这个年轻人是个真正的中西俱通,精力丰沛,这几日所有的公文几乎是当天下达到谭延闿这里,他就可以处理完毕,并且附上节略交给恭王审批,大大的减轻了恭王的工作量。

    在转交上司的公文中写节略是个非常技术的活儿,若是放在平常的刀笔吏手中,只是大致浓缩公文内容即可,但是谭延闿不会放弃这种幕后操纵战争进程的机会,他在节略中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并且给出了应对之法,和各自的缘由。谭延闿这份细心劲儿和才干才是恭王奕訢所看重的。也正是因为这些节略,恭王才可以看出谭延闿的本事,从而更加倚重他,如此一来谭延闿几乎变成了恭王的私人秘书外加幕僚了,两人的关系在世叔侄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清廷这边因为恭王奕訢出山,整个战争的立场已经开始发生本质上的转变,由先前的主战逐渐向主和开始发展。谭延闿对于这种变化不以为意,因为就中国目前的状况和日本对抗实属不智,就现在战场的局势来看,中国并没有完全落入下风,即便是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两败俱伤,日军陆军占领平壤也是如此,中国军队依然在朝鲜战场上,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完成议和,则在最大限度上平缓国内的压力,避免割地和减轻巨额赔款。

    不过清廷的议和行为却更加刺激了日本,这个时候日本的手中还没有掌握绝对优势,可以说数十年来明治维新的成果全都押在这场战争上了,这个时候议和日本所能够取得的好处可以说是极其有限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日军加大了攻击力度,日本陆军源源不断进的登陆朝鲜,除了那个被左宝贵武装的像个刺猬一般的汉城之外,日军把注意力还是放在了距离平壤不远处的定州和安州。如果能够击溃这里的清兵,则清兵必然会退到鸭绿江,这样对于议和来说就占据主动了——过了鸭绿江便是大清的根基盛京,能够威胁到这个政治意义浓厚的地区,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