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对头孙毓汶一样,都是主和派,翁同龢干脆打断他的话高声说道:“前方将士正在浴血而战,如果知道宫中大开庆典,靡费千万,他们会有什么想法?还有人肯卖命吗?!天下百姓若是知道这些,岂不是都寒了心?!”
“翁师傅!当初你不是主张皇太后六旬万寿应该大开庆典的吗?圣母皇太后戡平大乱,扶社稷于即倒,过一个整生日就能算铺张?翁师傅,千万莫要陷皇上于不孝啊!”徐用仪淡淡的说道。
翁同龢听后突然站起身来,双肩微微抖动却没有说出话来——内阁学士文廷式和于是安维峻还有新科状元张謇等人连命上章“请停太后万寿庆典,一力备战”,这本折子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是翁同龢来在背后做后盾的,这些人身上都打着鲜明的“帝党”烙印,帝党老大毫无疑问就是他这个帝师了。
大清以孝治国,到了乾隆时期这种思想几乎达到了最巅峰,慈禧太后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能够像乾隆皇帝母亲那样过一个像模像样的大寿。可惜同治皇帝死得早,慈禧太后无奈之下选择了醇王的儿子入宫抚养做了皇帝,不过这种心思一直就没有死过,光绪虽非她亲生,但也是倾注了她极大的心血,平心而论除去权力的争夺,光绪年幼的时候她是尽到了一个做母亲的责任,为此她就更加期待这六十寿辰了,规模档次的高低也就代表了光绪对她的孝敬有多深。
随着光绪皇帝成亲亲政以来,母子两人之间因为权力问题已经有了裂痕,而翁同龢身为帝师,是除了慈禧太后最为亲近光绪皇帝的人,翁同龢没有子嗣,从某种角度而言他对待光绪皇帝已经超越了师生之间的界限,可以说是形同父子——光绪皇帝小的时候听见打雷声便钻到翁同龢的怀中,这件事几乎都成了慈禧太后的心病。
不能不说徐用仪的话是非常有杀伤力的,不仅用当初翁同龢赞同大办庆典来堵翁同龢的嘴巴,最后还不动声色的威胁翁同龢在这件事上要小心点!
礼亲王世铎见场面陷入僵局,也不想看见翁同龢过于为难,徐用仪只是刚刚进入军机,资历太浅,翁同龢以前也入过军机,至少资历在那里摆着。尽管世铎在政治上更加倾向于议和,但是他也不希望徐用仪年轻气盛把翁同龢往绝路上逼,更看不惯徐用仪有些跋扈。
“奉旨祝嘏的蒙古王公们都已经在路上了,估计用不了几天便会到京城,骤然停办庆典会不会引起他们的猜忌?”礼亲王在一旁说道。
这场军机会议是谭延闿第一次参加,平心而论停办万寿庆典是毫无疑问的正确,假使他是慈
“翁师傅!当初你不是主张皇太后六旬万寿应该大开庆典的吗?圣母皇太后戡平大乱,扶社稷于即倒,过一个整生日就能算铺张?翁师傅,千万莫要陷皇上于不孝啊!”徐用仪淡淡的说道。
翁同龢听后突然站起身来,双肩微微抖动却没有说出话来——内阁学士文廷式和于是安维峻还有新科状元张謇等人连命上章“请停太后万寿庆典,一力备战”,这本折子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是翁同龢来在背后做后盾的,这些人身上都打着鲜明的“帝党”烙印,帝党老大毫无疑问就是他这个帝师了。
大清以孝治国,到了乾隆时期这种思想几乎达到了最巅峰,慈禧太后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能够像乾隆皇帝母亲那样过一个像模像样的大寿。可惜同治皇帝死得早,慈禧太后无奈之下选择了醇王的儿子入宫抚养做了皇帝,不过这种心思一直就没有死过,光绪虽非她亲生,但也是倾注了她极大的心血,平心而论除去权力的争夺,光绪年幼的时候她是尽到了一个做母亲的责任,为此她就更加期待这六十寿辰了,规模档次的高低也就代表了光绪对她的孝敬有多深。
随着光绪皇帝成亲亲政以来,母子两人之间因为权力问题已经有了裂痕,而翁同龢身为帝师,是除了慈禧太后最为亲近光绪皇帝的人,翁同龢没有子嗣,从某种角度而言他对待光绪皇帝已经超越了师生之间的界限,可以说是形同父子——光绪皇帝小的时候听见打雷声便钻到翁同龢的怀中,这件事几乎都成了慈禧太后的心病。
不能不说徐用仪的话是非常有杀伤力的,不仅用当初翁同龢赞同大办庆典来堵翁同龢的嘴巴,最后还不动声色的威胁翁同龢在这件事上要小心点!
礼亲王世铎见场面陷入僵局,也不想看见翁同龢过于为难,徐用仪只是刚刚进入军机,资历太浅,翁同龢以前也入过军机,至少资历在那里摆着。尽管世铎在政治上更加倾向于议和,但是他也不希望徐用仪年轻气盛把翁同龢往绝路上逼,更看不惯徐用仪有些跋扈。
“奉旨祝嘏的蒙古王公们都已经在路上了,估计用不了几天便会到京城,骤然停办庆典会不会引起他们的猜忌?”礼亲王在一旁说道。
这场军机会议是谭延闿第一次参加,平心而论停办万寿庆典是毫无疑问的正确,假使他是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