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四章 水雾

和北洋之间的关系,就是把你们送到北洋武备学堂去学习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那里的淮军惰性已成积重难返,我怕把你们送到那里会害了你们。前思后想之下还是把你们送到德国,去接受最为严格的军事训练,将你们培养成合格的军事将才,将来回国后好报效民族!”

    谭延闿话中着意“民族”二字而不是“国家”,现在清朝还是歌舞升平,但是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慈禧太后肆无忌惮的挪用国库来筹备六十大寿,这已经开始惹的天怨人怒了,剩下来就等甲午战争一败涂地,然后矛盾集中爆发出来而已。

    没有办法,谭延闿现在不可能自己做革命者,他的基础和身份都决定了自己走上革命之路,同时他需要的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他非但不能给这些人灌输革命思想,反而要防范这种思想对他的基础的渗透。相比之下他更不愿意当满洲人的孝子贤孙,剩下来的也只有走“民族路线”了,以民族大义来团结更多的人,尤其是以萧轩三人为首的这支微型军事力量。

    “我这一走恐怕短时间内是回不来了,这里全靠诸位来打理,千万不能乱了阵脚……文渊兄、宇盛兄,仲卿到欧洲短时间也不可能回来,这《强学文摘》就要靠二位来打理,至于家父那里会给二位方便,不过《强学文摘》的评论部分一定要慎之又慎,万万不可针对某个朝廷大臣发出责难,当然若是某位官员贪污被朝廷邸报所披露,可以请示一下家父来做考量,我在北方也会写一些评论寄回来交给你们来处理……”谭延闿慎重的说道。

    《强学文摘》说到底还是类似于报纸,不过因为它的影响力在地方实力派手里有意的推动之下日渐扩大,名声是有了,但是目标也变得太过明显了。为了防止一些人有意的打压,谭延闿不得不对《强学文摘》的内容报道进行一定的限制——自从《强学文摘》的评论版出来之后,就不单纯是翻译转载外国报纸了,对于国内发生的事情也必然会做出评论,不过考虑到甲午战争的苗头,《强学文摘》万万不能够当出头鸟,否则就算有老头子当靠山也避免不了被人打压的厄运,说不得以老头子的性格,动手关闭《强学文摘》第一人还是老头子自己。

    沈静和陈飞对谭延闿的话倒是听得进去,毕竟他们不是单纯的热血读书人,他们都是在社会上“混”过一段时间的,尤其是在总督府这样的地方当幕僚,官场上的一些事情他们多少也明白一些。在这方面沈静远比陈飞要成熟的多,毕竟人家当初读书就是为了进入官场,可惜科举不顺才该行的,谭延闿虽然没有明说,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