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章 抵羊

。在董事局会议上,谭延闿才发现这个商标和厂名是如此受到欢迎,形象贴切——他们办纺织厂就是要和洋人相抗衡,从洋人手中夺取利益,就连老头子都非常赞许这个“创意”。

    “后人也许会忘记这个标志,但是在这个时代,不仅仅要挣钱,还要在挣钱的同时树立起民族自己的标志,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起到唤醒民族意识的作用!”谭延闿在董事局通过他的提议之后,心中非常激动的想到。

    来到这个时代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但是谭延闿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心情激动——“抵羊”一个传奇的名字,只要稍微对近代民族工业有些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这个名字,他从来没有想到这个传奇的标志会因为他而改变。

    “也许我可做的更多、更好,今天就是一个见证,今后我将更加用力的为改变而创造条件,让改变更多一些,向自己所期望的方向更多一些……”谭延闿紧紧的攥着手心中暗自想到。

    也许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当抵羊纺织厂先期从英美订购的五百八十张织机和纱机五万锭子正在广州厂内紧张安装调试的时候,一个消息突然传到广州——九月初十(十月十九日),上海机器织布局在准备大力扩充之际,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所焚毁,损失极为惨重,保守估计已达百万两之多!

    远在天津的唐伯文通过电报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刻发电给广州的谭延闿通报了这个消息,谭延闿也不曾耽误,这个时候上海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广东,他必须赶在消息到达前召开董事会来给抵羊纺织厂董事局成员们打气,所以虽然已经是深夜,但是还是派人将董事会成员召集在两广总督府幕友堂开会。

    “天津北洋大臣李鸿章大人对此的表示是:‘布缕乃民间日常所必须,其机器所纺织者,轻软匀净、价值尤廉,故远近争购……庶几华棉有销路,华工有生机,华商亦可沾余利,此事断难中止,亦难缓园!’”谭延闿照着电报念道,念完之后还把电报发放给董事们相互传看。

    在这个时候李鸿章做为清廷首屈一指的北洋大臣,他的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唐伯文将李鸿章的态度发电报过来就是为了坚定谭延闿办厂的决心,因为李鸿章迫切的需要有人站出来发展纺织业,每年从英国进口五千万两银子的纺织品几乎都成了李鸿章一块心病,和他同是洋务领袖的对头张之洞对此亦是心有同感,不过张之洞对此认识并不是那么深刻罢了,他办纺织厂最重要的目的还是看重了纺织的利润,好用这个利润来弥补钢铁厂的窟窿。

    “现在棉纱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