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但这个事情并不算了结。如果我们推测不错的话,这件事情应该发生在景帝六年九月薄皇后被废之后。
画外音:通过王立群先生的讲述我们知道,栗姬缺乏政治智慧,她没有听懂汉景帝病重托孤背后的意思,丧失了最好的能够当皇后的机会。而她的不理智,导致汉景帝对她极为不满。她的幼稚也使太子刘荣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而就在这个时候,根据《史记-外戚世家》的记载,汉朝的宫廷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这最终促使汉景帝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这是一个什么事情?汉景帝又做出了什么决定呢?
汉景帝病重托孤实际上暗示着栗姬可能会被立为皇后,但栗姬的不理智行为使汉景帝对她极为不满,她的幼稚也使太子刘荣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根据《史记-外戚世家》的记载,就在这个时候,汉朝的宫廷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情,最终促使汉景帝做出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这是一个什么事情?汉景帝又做出了什么决定呢?
到了景帝七年,又出现了一件事,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件什么事呢?就是王夫人她指使外朝的一个管礼仪的官,这个官的职务叫大行,叫大行向皇上写一个奏章,说栗姬提儿子立为太子已经三年了,中国历来是母以子贵,子以母贵,那么根据母以子贵,栗姬应该被封为皇后了。当然外朝的大臣他并不了解宫廷之中五个女人这个错综复杂的关系,反而以为这可是个邀宠的机会啊,假如皇帝批准了这个奏章,那栗姬岂不要大大感谢这个提建议的大臣吗?所以这个大臣就提了个建议,这个建议报告一打上去,汉景帝是龙颜大怒啊,非常恼火,他这个恼火也是有他的理由的。因为汉景帝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这一次他上了王夫人的当,他不知道指使大臣做这个事的人是王夫人,他以为是谁来指使做的呢,他以为是栗姬,他觉得是栗姬等得不耐烦了,儿子当了三年太子,老娘一直没有被立为皇后,等不及了,急不可耐地让外朝的大臣们替她去提建议。这样一来,这个老谋深算、极有城府的汉景帝把去年的旧帐,加上今年的新帐,其实旧帐是真的新帐是错的。不过这些当皇帝的人,一方面自己确实很聪明,另一方面还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两方面的聪明加到一块儿,他就觉得自己更聪明了。有聪明,又自以为聪明,他怀疑是栗姬,所以他来了个秋后总算帐,老帐新帐一块儿算。那个病中的事情是远因,这次大行的奏章是近因,他一块儿发作,把太子给废了。所以在景帝前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其实这个太子是最亏的,这个太子刘荣,他是在五个女人的角逐之
画外音:通过王立群先生的讲述我们知道,栗姬缺乏政治智慧,她没有听懂汉景帝病重托孤背后的意思,丧失了最好的能够当皇后的机会。而她的不理智,导致汉景帝对她极为不满。她的幼稚也使太子刘荣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而就在这个时候,根据《史记-外戚世家》的记载,汉朝的宫廷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这最终促使汉景帝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这是一个什么事情?汉景帝又做出了什么决定呢?
汉景帝病重托孤实际上暗示着栗姬可能会被立为皇后,但栗姬的不理智行为使汉景帝对她极为不满,她的幼稚也使太子刘荣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根据《史记-外戚世家》的记载,就在这个时候,汉朝的宫廷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情,最终促使汉景帝做出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这是一个什么事情?汉景帝又做出了什么决定呢?
到了景帝七年,又出现了一件事,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件什么事呢?就是王夫人她指使外朝的一个管礼仪的官,这个官的职务叫大行,叫大行向皇上写一个奏章,说栗姬提儿子立为太子已经三年了,中国历来是母以子贵,子以母贵,那么根据母以子贵,栗姬应该被封为皇后了。当然外朝的大臣他并不了解宫廷之中五个女人这个错综复杂的关系,反而以为这可是个邀宠的机会啊,假如皇帝批准了这个奏章,那栗姬岂不要大大感谢这个提建议的大臣吗?所以这个大臣就提了个建议,这个建议报告一打上去,汉景帝是龙颜大怒啊,非常恼火,他这个恼火也是有他的理由的。因为汉景帝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这一次他上了王夫人的当,他不知道指使大臣做这个事的人是王夫人,他以为是谁来指使做的呢,他以为是栗姬,他觉得是栗姬等得不耐烦了,儿子当了三年太子,老娘一直没有被立为皇后,等不及了,急不可耐地让外朝的大臣们替她去提建议。这样一来,这个老谋深算、极有城府的汉景帝把去年的旧帐,加上今年的新帐,其实旧帐是真的新帐是错的。不过这些当皇帝的人,一方面自己确实很聪明,另一方面还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两方面的聪明加到一块儿,他就觉得自己更聪明了。有聪明,又自以为聪明,他怀疑是栗姬,所以他来了个秋后总算帐,老帐新帐一块儿算。那个病中的事情是远因,这次大行的奏章是近因,他一块儿发作,把太子给废了。所以在景帝前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其实这个太子是最亏的,这个太子刘荣,他是在五个女人的角逐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