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4 思维模式

话,怎么安排用途?”许问反问。

    吕城语塞,许问环视其他师兄弟,问道“你们呢,能记得清楚吗?”

    一片安静,大家面面相觑,没一个人出声。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个人颤巍巍地举起了手,道“我记得。不过我在做之前就想好要做什么了。”

    一群人迅速看他,吕城跟旧木场这些弟子很熟,直接问“罗梢,我刚想到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你要做的东西的尺寸的?又怎么把它跟箱子里的格子尺寸对上的?”

    “我跟许师弟一样,我也做的木工箱,比着做的。不过没许师弟的做得那么细致,只能装一部分工具。”罗梢摸了摸脑袋,老实承认。

    “哦……这是挺取巧了。”吕城说,说完觉得不对,急忙看了许问一眼。

    “你说得对,这的确是一种取巧的办法。假如我没有后面动线设计的那部分内容的话,第三项评分肯定是比魏斗下他们要低的。魏斗下他们真的很厉害了,大工坊的底蕴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深得多。”许问感叹着说。

    他的目光从师兄弟们脸上扫过,认真地说,“我相信,这就是考官们放心让我们回来的主要原因。”

    这个时代的工匠,其实算是对数字和数据最敏感的一群人了。

    但是大部分时候,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感觉,是经验与手感的累积。它们并不足以形成系统的理论,甚至很多师父也只是让徒弟多练,并不知道怎么在这方面教他们。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工匠以及工坊是有这方面意识的。

    不过一方面是敝帚自珍的落后心理,一方面是本身的教育断层,这种意识并没有普及出去,只有少部分学徒掌握了。

    所以考官们根本无所谓中途放他们回来,甚至他们是

    有意这样做的。

    记得数据的考生本身就是少数,很有可能在前五轮里就已经“用完了”。

    剩下的这些,要是不记得数据,回去过一夜也不会有什么帮助;要是记得数据,那正是符合他们选取倾向的人物!

    老实说,许问是直到刚才出了考场,看见那么多围过来的人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一点的。

    他上小学前就学算术,上学的时候数学一直都是主课,开始学习这方面的技艺之后,立刻就出自本能地把它跟数字挂了上钩,学习绘制图纸的主要倾向也在这里。

    因为太本能了,所以他完没意识到班门师兄弟们在这方面的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