璄出列,好奇地问道:“太子何事?可是就吐蕃之事还有所言?”
李璄回道:“吐蕃之事父皇和群臣已经商议妥当,儿臣并无所言,儿臣欲言之事乃是关系母后的病况。”
武媚娘的病况干系重大,李璄的话一出,朝中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了李璄的方向,想要知道李璄所言何事。
李恪也忙道:“何事干系皇后病况,快快说来。”
李璄道:“母后染病,父皇心忧,但母后病况却非同寻常,父皇遣来许多良医,均未能医好母后之疾。母后之疾如此,儿臣也是心忧万分,故而儿臣在朝会之前,又去了一趟母后寝宫,自母后寝宫宫人的口中听得一事,这才知道母后之疾久治不愈,恐怕非药石之故。”
李璄的话入耳,朝中众人都齐刷刷地看向了李璄的方向,李璄说武媚娘久医不愈,非药石之故,他们自然想知道其中的缘故。
李恪道:“若非药石,又是何故,你只管说来,只要能医得皇后之疾,就算是天上的星星朕也给她摘下来。”
李璄在所有朝臣的注视之下,接着道:“儿臣听的母后宫人所言,今岁之初,父皇御驾亲征吐蕃,战局一度停滞不利,母后心忧父皇,故而曾于东岳庙祭拜,立愿许父皇西征顺遂,早日凯旋,待父皇凯旋之后必亲往泰山还愿。
不过现在父皇凯旋回京已经有些时日了,母后一时欣喜,就忘了此事,宫人便有猜测,恐怕母后之行触怒了东岳大帝,故而染疾。”
李恪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皇后染疾倒还是这般缘故了。”
李璄之言一出,李恪哪还不知道李璄的意思,李璄的话多半就是武媚娘教他的,为的就是帮助李恪促成泰山封禅之事。
李璄请命道:“母后染疾,儿臣心忧万分,儿臣虽不知如此能否奏效,但儿臣也愿代母后前往泰山一趟,代母后还愿,只盼母后早日康复。”
李璄所言是一片孝心,但李恪想了想,却道:“媚娘立愿是为了朕,这愿旁人去了都不成,还是当由朕去一趟,祭天拜神,为皇后还愿。”
当初武媚娘为了李恪的安全,向东岳大帝立愿,可立愿未还,故而染病,现在要想武媚娘身体好转,最好的法子就是去泰山还愿。
但现在武媚娘抱病在身,是不能远行的,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李恪代武媚娘去一趟泰山,可是以李恪的身份,他这一去泰山还能算是简单的还愿吗?
皇帝往泰山祭天,那叫封禅!这其中的意义朝中众臣哪
李璄回道:“吐蕃之事父皇和群臣已经商议妥当,儿臣并无所言,儿臣欲言之事乃是关系母后的病况。”
武媚娘的病况干系重大,李璄的话一出,朝中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了李璄的方向,想要知道李璄所言何事。
李恪也忙道:“何事干系皇后病况,快快说来。”
李璄道:“母后染病,父皇心忧,但母后病况却非同寻常,父皇遣来许多良医,均未能医好母后之疾。母后之疾如此,儿臣也是心忧万分,故而儿臣在朝会之前,又去了一趟母后寝宫,自母后寝宫宫人的口中听得一事,这才知道母后之疾久治不愈,恐怕非药石之故。”
李璄的话入耳,朝中众人都齐刷刷地看向了李璄的方向,李璄说武媚娘久医不愈,非药石之故,他们自然想知道其中的缘故。
李恪道:“若非药石,又是何故,你只管说来,只要能医得皇后之疾,就算是天上的星星朕也给她摘下来。”
李璄在所有朝臣的注视之下,接着道:“儿臣听的母后宫人所言,今岁之初,父皇御驾亲征吐蕃,战局一度停滞不利,母后心忧父皇,故而曾于东岳庙祭拜,立愿许父皇西征顺遂,早日凯旋,待父皇凯旋之后必亲往泰山还愿。
不过现在父皇凯旋回京已经有些时日了,母后一时欣喜,就忘了此事,宫人便有猜测,恐怕母后之行触怒了东岳大帝,故而染疾。”
李恪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皇后染疾倒还是这般缘故了。”
李璄之言一出,李恪哪还不知道李璄的意思,李璄的话多半就是武媚娘教他的,为的就是帮助李恪促成泰山封禅之事。
李璄请命道:“母后染疾,儿臣心忧万分,儿臣虽不知如此能否奏效,但儿臣也愿代母后前往泰山一趟,代母后还愿,只盼母后早日康复。”
李璄所言是一片孝心,但李恪想了想,却道:“媚娘立愿是为了朕,这愿旁人去了都不成,还是当由朕去一趟,祭天拜神,为皇后还愿。”
当初武媚娘为了李恪的安全,向东岳大帝立愿,可立愿未还,故而染病,现在要想武媚娘身体好转,最好的法子就是去泰山还愿。
但现在武媚娘抱病在身,是不能远行的,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李恪代武媚娘去一趟泰山,可是以李恪的身份,他这一去泰山还能算是简单的还愿吗?
皇帝往泰山祭天,那叫封禅!这其中的意义朝中众臣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