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五章 恩威并施

人,岁贡生,论倡义功,时任兵部司务。

    当天晚上,钱肃乐、张煌言聚于张国维家中。

    其中三人都明白,这是一次君与臣的较量。

    封授吴争官、爵,是布恩。

    派驻官员是施威。

    这本是份内、情理中事,是为常理。

    但问题是如今的世道,君不君,臣不臣,大义往往就是块遮羞布,谁都可以拉过来挡挡丑恶之脸。

    如越国公方国安,朝野谁不知道他居心叵测?

    如兴国公王之仁,谁不知道他养兵自重?

    可朝廷能做什么,敢做什么?

    三人对此都心知肚明。

    之所以三人聚在一起,商议向杭州府派驻官员之事,那是三人心里还将吴争当自己人。

    虽说吴争是个武臣,但下意识中,三人都将吴争视为文人,十三岁的禀生,投笔从戎、报效国家、共克时艰,是为同道中人。

    但三人同样明白,吴争与他们有所不同。

    吴争已经两次在他们面前流露出反清不一定复明的思想,这让他们警觉。

    这倒不是他们顽固、腐朽、不通世情,而是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在心里扎了根。

    张煌言年轻,接受能力还强一些,张国维心性随和,倒也不太固执,可钱肃乐却是对吴争有着深深的戒备,可谓是既爱又恨。

    钱肃乐不怀疑吴争的人品,但他怀疑吴争的野心。

    他的阅历告诉他,越是这样的人,危害越大。

    如今杭州府、嘉兴府光复,松江府光复更是指日可待,大好的形势,容不得内耗。

    “张国维,你倒是说句话,吴争以一指挥使统辖杭州、嘉兴两府军政,与法何依,与情何堪?置监国殿下于何地?钱某以为,这知府、同知必须由朝廷派遣,否则朝廷如何应对天下悠悠之口?”

    张国维为难地叹息道:“钱大人啊,老夫没有说你说得不对,可杭州、嘉兴刚刚光复,殿下就急着派流官入驻,未免太心急了些。依我看,可先派使将朝廷的决议知会吴争,先让他有个心理准备,这样至少不会当场发生……咳,总之,还是缓缓为好。”

    钱肃乐激愤道:“吴争总还是殿下臣子,难道还敢抗令不尊不成?”

    张煌言赶紧打圆场道:“钱大人不急,慢慢讲,张尚书所言也有道理,这杭州、嘉兴两府刚刚光复,保不准清廷不甘心,继续派兵南下,到时恐怕又将是一场恶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