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七章 规范化管理

够抱团与他对抗。研究所的中层干部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圈子,正有利于他逐个收编。各个击破。

    细说起来,研究所里的管理问题的确是挺严重的。李林广按照学校里的管理方式。把研究人员分成了若干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独立开展工作,最终只以工作成果论成败,具体的过程李林广一概不问。

    知识分子多少都有些桀骜不驯的作风,有些人原本性格上挺本分,但为了显示自己是个正宗的知识分子,也要装出一些桀骜不驯的作派,以免被同行们瞧不起。在研究所里,这些人的桀骜主要表现在作息时间毫无规律,经费预算随心所欲,而且对于后勤管理人员充满鄙视。

    作息时间无规律,是很好理解的。一个材料实验,动辄就是十几二十个小时,熬了一通宵下来,第二天怎么可能按时上班?时间长了,大家也就默认了弹性工作制,谁也不会认真去签到点卯。可这样一来,钻空子的也就出来了,迟到、早退乃至旷工好几天,都可以用加班倒休的理由来搪塞,劳动纪律就彻底荒废了。

    再说经费预算,也同样是一个难办的问题。一个实验要做多少次才能出结果,这是谁也无法预测的事情。每一次实验都需要花钱,最终的总数就说不清楚了。做实验需要加班,加班就可能涉及到工作餐、夜宵之类,在青锋厂的时候,这些待遇都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到了研究所,大家沿习惯例,于是就有一大堆餐费、零食费之类的要拿到财务去报销了。

    为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各个课题组的负责人都会想方设法给下属谋一些福利,比如什么加班费呀、交通补助啊、差旅补助啊,一个月算下来,每人都能分到二三十块钱。在当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外快了。

    研究人员有外快,后勤的看着眼馋,于是也开始动歪脑子。自己拿不到钱的时候,就给课题组几个脸色看,有些课题组负责人懂得人情世故,往往会从课题组的福利里给后勤分上一点点。大家有样学样,慢慢就成了规矩,后勤、行政的那些人员光拿课题组分出来的残羹冷炙,也能吃得油光满面的。

    韦宝林在地震局的时候,就听人说起材料研究所的福利好,这个费那个费拿得手抽筋。在缪永华面前,他曾痛斥这种浪费国家科研经费的行为,表示如果自己在位,肯定会进行严格控制。如今,韦宝林梦想成真,真的当上了研究所的所长,他的前三斧头,就奔着管理规范化而去了。

    管理规范化,是韦宝林从书本上学到的管理知识之一,据说是来自于日本,还有什么丰田模式、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