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六章 必须百分之百达标

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年之内,使浦桑汽车的国产化率提高到70%以上。

    在当时的中国,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达到一定技术水平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一部分隶属于军方,本身就有繁重的生产任务;另一部分企业也都有自己的配套生产任务,不值得专门为浦桑汽车另外开辟出一套生产系统。

    离开这些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余下的就是各地的中小型企业了。浦江市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国内工业的龙头,为许多省市提供过技术和装备方面的支持,也算是“得道多助”。一纸通知发出,各省纷纷响应,号召省属企业前往浦江,参加配件国产化的投标。

    声势浩大的招标会持续了一个星期,一大帮企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国产办交给他们的样件图纸,让每一家企业都望而却步。这些高得让人眩目的技术要求,远远超出各家企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觉得这简直就是一种羞辱。

    “这是谁提出来的标准?”有人愤愤不平地质问道。

    “这是德方的标准,狼堡公司一直是按这个标准进行配件采购的。”国产办的工作人员答道。

    “我们又不是德国,咱们国家穷,道路状况也差,就不能从实际出发,搞个过渡标准吗?”又有人建议道。

    “不行,我们必须100%达标,降低0.1%都不行!”浦江市政府的回答掷地有声。

    “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我们必须投入资金进行设备改造,到时候我们生产出了产品,你们不要怎么办?能不能保证只要我们造出来,你们就一定采购?”有人婉转地提出了条件。

    “配件只要合格,我们一定采购。但如果不合格,我们绝不会妥协。”这是国产办的回答。

    “娘的,这就是一帮卖国贼!什么中外合资,完全就是外国人说了算嘛!”一干前来参加招标的企业领导人开始破口大骂,然后带着自己的团队愤然离席,“你们自己玩吧,老子不侍候了!”

    秦海他们遇上的,正是这样一支在招标会上受挫的企业。赵厂长的全名叫赵自然,是海东省江洲机械厂的厂长。贾科长叫贾雁高,是厂里的生产科长。而坐在赵自然身边的那位文气的中年人,则是厂里的技术科长,叫马长峰。

    “我叫秦海,这位是我们青锋农机厂的宁厂长。”秦海也向对方做着自我介绍,听他与赵自然等人聊得热闹,宁中英也离席凑过来了,秦海赶紧把宁中英介绍给了对方。

    “我叫宁中英。”宁中英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