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国富?民富?

最高的宰相、枢密使,月俸三百贯,月禄粟百石,春、冬衣共赐绫四十匹、绢六十匹,冬绵一百两,人的衣粮七十人,另外每月给薪一千二百束,每年给炭一千六百秤、盐七石。这样,一个高级官员一年的开支总有万贯以上。

    官多了,朝廷付出的不仅仅是俸禄和相关待遇,还包括他们的职务消费,这是一个无底洞。据估计,目前所有官员、官署,每年的开支大约在千万贯以上。

    至于“冗兵”,那就不要说了,禁军加厢军,一百多万人,每年的军费开始大约在四千万贯以上。

    如此同时,皇室地耗费也日益增大。真宗皇帝朝,举行大享明堂礼的时候,一次就耗费一千两百万贯。至于当今皇帝,那就更不要说了,穷奢极侈,耗费之巨,难以计算。

    苏辙曾经在上奏中说过,本朝内有养官养兵的费用,外有给契丹、西夏人的奉赠,如今皇帝又给自己挖了个大坑来耗费其余。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变,国库若想盈余,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而国库之所以空虚,都是因为“三冗”,“三冗”问题不解决,根子不解决,这个危机永远没有扭转的时候,但“三冗”又直接关系到国祚利益,皇帝利益,新旧两党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两派都不愿意在这方面实施大地变革,于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大家都拼命在经济政策上做文章,试图用更多的钱来解决问题,尤其到了蔡京手上,更是把“统制经济”发挥到了极致,然而事与愿违,新政实施的结果和他那些前辈们的初衷根本就是背道而驰了。

    至此,大宋内部的危机终于走到了足以威胁到国祚危亡的境地。

    李纲说了很长时间,末了,问了一句:“使相,这个理由可以吗?”

    李虎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西瓜已经烂了,还能吃吗?”

    李纲微微一笑,非常自信地回道:“大宋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虽然树根已经烂掉一半,但只要细心呵护,它会长得更加高大。”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

    建中、崇法熙宁:宋徽宗地第一个年号叫建中靖国,倾向性很明确:“建中”就是在新旧之间不偏不倚,做到大公至正;“靖国”就是强调安定团结是压倒一切地头等大事。倘真长此以往,其后政局恐怕另是一番气象,可惜他转眼就改初衷。次年即改元崇宁,表明将崇尚熙宁之政。他与宰相蔡京尽管还打着新法的旗号,但所作所为,与熙宁新法已了无关系,诚如王夫之指出,王安石精心擘划地新法“名存而实亡者十之八九”。

    人:qia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