瘠,无法发展壮大,看不到什么光明前途而已。大宋皇帝是不是决心要收复燕云。建立中外一统之大业?这一点毋庸置疑,马扩也承认。皇帝曾说过,收复燕云。不但可以夺回故土,废止岁币,洗雪前耻,还能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外一统之梦想。
既然如此,在辽金可能达成议和的情况下,谁能帮助大宋皇帝实现他的梦想?无疑,就是辽金两国共同的敌人,辽东义军。
大宋皇帝既然可以纡尊降贵。主动派使者结盟金国。为什么就不能接受辽东义军这个藩镇?
大宋和金国结盟,是国与国的关系。将来消灭了辽国,依旧要与金国对峙。大宋与辽东义军则是君臣关系,将来消灭了辽国,辽东义军所占的地盘都归大宋所有,并且由辽东义军为其镇守边关,此等好事,到哪找去?
大宋和金国联手,利益是均等瓜分,而与辽东义军联手,则利益全归大宋,两者利弊得失,一目了然。以宋之泱泱大国,以宋皇帝之大国君主,当不至于连这点眼光,连这点才智都没有吧?
马扩被黄涉说服了。
很多事就象爬山,在山脚下的时候,云山雾绕,什么都看不到,等你到了山顶,俯瞰山下,那就是一览众山小了。
黄涉以李虎地名义,给大宋皇帝写了一封书信,谦卑而崇敬,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埋藏在一句句谦卑的言辞之中。
马扩想了很久,邀请黄涉做为辽东义军地特使,亲自去一趟汴京。
要想说服皇帝,首先要说服蔡京和童贯,这两人一个把持政事,一个把持军事,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如果不能打动这两位宰执,说什么都没用。至于马扩,位卑职微,能不能见到皇帝当面呈述都很难说,相反,如果黄涉去了,皇帝即使不会亲自接见,也会派个宰执见个面。
黄涉二话不说,主动请缨。
这趟出使肯定没有危险,关键是能否成功,假如成功了,大宋皇帝接受了辽东义军,那么援助必定源源不断,接下来的仗就好打了,未来和前途也有了,只待攻占了平州路,义军在辽东这块地方也算是一方势力,藩镇的位置肯定固若金汤,牢牢坐稳了。
李虎同意了,让黄涉带上丰厚的礼品,一千匹战马,随同马扩急赴大宋。能证明我是大宋人,此趟汴京之行,成功的希望会大大增加。”
马扩坚决予以否认。
李虎地身世,他不能说,也不敢说。他怎么说?说大宋皇帝是你的仇人,大宋宰相是你的仇人,那你还会回归大宋吗?肯定不会,就算
既然如此,在辽金可能达成议和的情况下,谁能帮助大宋皇帝实现他的梦想?无疑,就是辽金两国共同的敌人,辽东义军。
大宋皇帝既然可以纡尊降贵。主动派使者结盟金国。为什么就不能接受辽东义军这个藩镇?
大宋和金国结盟,是国与国的关系。将来消灭了辽国,依旧要与金国对峙。大宋与辽东义军则是君臣关系,将来消灭了辽国,辽东义军所占的地盘都归大宋所有,并且由辽东义军为其镇守边关,此等好事,到哪找去?
大宋和金国联手,利益是均等瓜分,而与辽东义军联手,则利益全归大宋,两者利弊得失,一目了然。以宋之泱泱大国,以宋皇帝之大国君主,当不至于连这点眼光,连这点才智都没有吧?
马扩被黄涉说服了。
很多事就象爬山,在山脚下的时候,云山雾绕,什么都看不到,等你到了山顶,俯瞰山下,那就是一览众山小了。
黄涉以李虎地名义,给大宋皇帝写了一封书信,谦卑而崇敬,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埋藏在一句句谦卑的言辞之中。
马扩想了很久,邀请黄涉做为辽东义军地特使,亲自去一趟汴京。
要想说服皇帝,首先要说服蔡京和童贯,这两人一个把持政事,一个把持军事,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如果不能打动这两位宰执,说什么都没用。至于马扩,位卑职微,能不能见到皇帝当面呈述都很难说,相反,如果黄涉去了,皇帝即使不会亲自接见,也会派个宰执见个面。
黄涉二话不说,主动请缨。
这趟出使肯定没有危险,关键是能否成功,假如成功了,大宋皇帝接受了辽东义军,那么援助必定源源不断,接下来的仗就好打了,未来和前途也有了,只待攻占了平州路,义军在辽东这块地方也算是一方势力,藩镇的位置肯定固若金汤,牢牢坐稳了。
李虎同意了,让黄涉带上丰厚的礼品,一千匹战马,随同马扩急赴大宋。能证明我是大宋人,此趟汴京之行,成功的希望会大大增加。”
马扩坚决予以否认。
李虎地身世,他不能说,也不敢说。他怎么说?说大宋皇帝是你的仇人,大宋宰相是你的仇人,那你还会回归大宋吗?肯定不会,就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