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维也纳的列车上

外三个人正坐在下铺上聊天。她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他们笑了一下,然后去了车厢一头的洗漱室。

    “您这是去哪里?”等她回到包厢,那个秃顶的男人问道。

    “维也纳。”

    “哎呀,这一车厢人都是去维也纳的,你是学音乐的?”那个人又问道。

    “哦,不,我是学新闻的,《罗马观察家报》的记者。”苏菲回答。

    “天哪,我们是同行,我叫马格里奥尼。”那个胖子伸出了右手。

    “您就是马格里奥尼?”苏菲伸出手与胖子握了一下,她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秃子就是报社那位很著名的自由撰稿人,原来《米兰新闻报》的主编。这是一位让墨索里尼十分头疼的人物,经常写文章批评法西斯政府,由于他的名声太大,墨索里尼拿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我们刚才说到哪啦?”胖子马格里奥尼与苏菲打了招呼,转过头继续对那位陆军上校说道。

    “您认为这场战争很快就会漫延。”那位意大利上校说道。

    “对,对,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希特勒沾了便宜就想寻求和平,英国人肯定不会答应。他们的背后有美国人撑腰,希特勒感到害怕了,可是又不肯吐出吃到嘴里的肥肉。”马格里奥尼说道,“现在的和平只是一个假象,英国佬和法国佬在坐等着希特勒跟俄国人先干起来,这是正是他们所希望的。”

    “我倒不那么认为,如果从军事的角度出发,德国人是不可能两面树敌的。如果希特勒不甘心被俄国人趁火打劫,那也是在他打败了英国人和法国人之后,或者是与这两上国家缔结了和平条约。”那位中国少校突然开口说道,他的意大利语带着很浓的罗马腔。

    “听说德国人准备向挪威动的?”马格里奥尼说道,“他这样不顾中立法,会给其它的国家树立一个坏的榜样。”

    “但事实是英国人首先破坏了中立,他们现在正在挪威水域布设水雷。正是丘吉尔逼迫着德国人不得不这么去做。”那位中国少校说道。

    “你们与英国人有很大的仇恨,当然会这么说。”马格里奥尼笑着说道。

    “我们与他们并没有多大的仇,这场战争是英国人先挑起来的,法国人也想跟着占便宜。结果是他们输了,但到现在他们还不承认。”那位少校说道。

    后来大家的谈话转移到了维也纳方面。

    “这个国家是多么美丽,可惜在纳粹的统治之下。”马格里奥尼看着车窗外说道,“在维也纳有很多经典的建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