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王公时,也可命志远随行,何况康熙皇帝对素未蒙面的志远挺感兴趣,总认为此人是妙人,今日郭琇弹劾的折子,康熙皇帝看了许久,折子放在御案上,“朕留下。”
“舒穆禄志远藐视皇恩,乱用职权,您不可不罚。”
“朕自有主张,你跪安。”
从明后文死谏的文人气节逐渐在读书人中间消失,郭琇就算被称为铁面御史,对别人无情可行,对康熙皇帝,他是不敢的,清朝就从没出现过大臣跪宫门,豁出命去撞柱子只为劝解皇上,康熙皇帝对志远的回护,郭琇瞧得出来,他弹劾明珠,一是因明珠确实有行为偏颇,骄横跋扈,贪污巨款,更重要的是郭琇看得出康熙皇帝对明珠的厌烦戒心,索额图在此时背后推波助澜,皇上是借着郭琇的手拿下明珠罢了。
郭琇道:“陈遵旨。”
等到郭琇退出后,康熙皇帝手指点了点奏折,“舒穆禄志远,朕怎么说你才好?明明你也知道于成龙是汉大臣中有名的清官,你却和他打对台,朕···朕···”
“咕隆隆。”乾清宫外雷声滚滚,眼看就会下暴雨,康熙皇帝突然道:“李德全,把志远上的折子拿给朕看。”
“嗻。”
三品大员的折子是有存档的,李德全在一堆折子在中间找了好半晌,从最底下取出志远的上得在奏折,呈交给康熙:“皇上,您看是不是这份?”
康熙扫了一眼后,点头道:“再换杯热茶。”
“嗻。”
康熙翻看折子,有一句话打动了康熙皇帝,‘于成龙清官也,然不懂不懂治河,河道悬于地上,遇风雨而溃堤,祸及百姓,靳辅,佛伦品行有亏,然业术有专攻,靳辅,佛伦所修建的简水坝,黄河水清,两岸多有树木,为长远之道,万岁天纵之君,不可因于成龙廉洁而任其行事,不可因靳辅,佛伦贪婪而漠视其治河良法···’
康熙将志远的折子是看了又看,深觉志远所言有些道理,外面的雨水如同瓢泼一般,每年黄河的堤坝几乎都有决堤,无论康熙派谁去,就没一人能治理好黄河,河道总督康熙换了一茬又一茬,最后康熙将于成龙派去,心想他清廉,不会贪墨修河堤的银子,堤坝修建好了,便不容易决口,志远却说于成龙虽然是清官,但根本不懂得治河,修建的河道很有问题,康熙心存疑惑,难道他又错了?不应该派于成龙去治河?
志远奏折后面隐晦的提醒康熙皇帝,要将于成龙用在他擅长的官职上,就别在河道总督衙门瞎指挥了,康熙皇帝本来显得阴
“舒穆禄志远藐视皇恩,乱用职权,您不可不罚。”
“朕自有主张,你跪安。”
从明后文死谏的文人气节逐渐在读书人中间消失,郭琇就算被称为铁面御史,对别人无情可行,对康熙皇帝,他是不敢的,清朝就从没出现过大臣跪宫门,豁出命去撞柱子只为劝解皇上,康熙皇帝对志远的回护,郭琇瞧得出来,他弹劾明珠,一是因明珠确实有行为偏颇,骄横跋扈,贪污巨款,更重要的是郭琇看得出康熙皇帝对明珠的厌烦戒心,索额图在此时背后推波助澜,皇上是借着郭琇的手拿下明珠罢了。
郭琇道:“陈遵旨。”
等到郭琇退出后,康熙皇帝手指点了点奏折,“舒穆禄志远,朕怎么说你才好?明明你也知道于成龙是汉大臣中有名的清官,你却和他打对台,朕···朕···”
“咕隆隆。”乾清宫外雷声滚滚,眼看就会下暴雨,康熙皇帝突然道:“李德全,把志远上的折子拿给朕看。”
“嗻。”
三品大员的折子是有存档的,李德全在一堆折子在中间找了好半晌,从最底下取出志远的上得在奏折,呈交给康熙:“皇上,您看是不是这份?”
康熙扫了一眼后,点头道:“再换杯热茶。”
“嗻。”
康熙翻看折子,有一句话打动了康熙皇帝,‘于成龙清官也,然不懂不懂治河,河道悬于地上,遇风雨而溃堤,祸及百姓,靳辅,佛伦品行有亏,然业术有专攻,靳辅,佛伦所修建的简水坝,黄河水清,两岸多有树木,为长远之道,万岁天纵之君,不可因于成龙廉洁而任其行事,不可因靳辅,佛伦贪婪而漠视其治河良法···’
康熙将志远的折子是看了又看,深觉志远所言有些道理,外面的雨水如同瓢泼一般,每年黄河的堤坝几乎都有决堤,无论康熙派谁去,就没一人能治理好黄河,河道总督康熙换了一茬又一茬,最后康熙将于成龙派去,心想他清廉,不会贪墨修河堤的银子,堤坝修建好了,便不容易决口,志远却说于成龙虽然是清官,但根本不懂得治河,修建的河道很有问题,康熙心存疑惑,难道他又错了?不应该派于成龙去治河?
志远奏折后面隐晦的提醒康熙皇帝,要将于成龙用在他擅长的官职上,就别在河道总督衙门瞎指挥了,康熙皇帝本来显得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