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0章 竹梦学宫

京城禁军。

    “周元何在?”

    “周都尉正忙着接引秘境隐民,殿下稍等,我这便前去通报。”

    羽林辅骑深入竹海后不久,周元便带着两名魏武卒、随军道人回归了乡镇。

    双方刚一会面,周元几人还未来得及见礼,储君岐王便率先开口道。

    “周都尉当真是福德之士,这竹乡一梦不知难倒了多少探秘使。

    不想你一来,便解开了这道千载谜题。”

    “父皇让我代传,你之功勋可升职加爵,你之事迹可入大魏国史。

    待朝廷将竹乡秘境改造为竹梦学宫后,你之名号,也会被各国文士知晓。”

    由于竹君秘境内有篆存在,无法使秘境自发重置。

    因此大魏朝廷决定将此处改为竹梦学宫,依托符公弟子祝公之名,展现大魏文化底蕴。

    今后只要读祝公书与符公典籍者,都会知道书中的历史,在当代亦有承载之地。

    “臣,多谢陛下厚待,侥幸得功不敢求全,赖国朝恩宠绵绵,使臣得此殊荣。

    臣必定尽职尽责,不负陛下恩赐。”

    走完表功谢恩的过场之后,便是秘境详情的汇报了。

    直到此时,太常寺的官吏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他们越听越激动,纷纷想要取出千载史料一观。

    其中太祝司的方士最为激动,祝公是符公的弟子,还是他们果老星宗一脉祖师教授过的贤才。

    如此一来,祝公的竹乡秘境该有几本符公典籍吧,再不济也该收录一些果老星宗的传承。

    这一刻,请祝公换个地方长眠的心思,在他们心中悄悄升起。

    但这也牵扯到了一个问题,大魏既然要拿祝公做文章,就需要对这位先贤保持尊敬。

    如果一开始就挖了人家的墓,那竹梦学宫就算建起来,也会自带污名。

    太史令一派的史官,则想的更为复杂。

    既然千年史料到了他们手中,那该如何修史、如何抠字眼给各朝定性。

    如何在文史方面论证大魏的正统与光伟,如何趁机在文化领域否定他国,这些都是不小的问题。

    “千载梦乡、符公真传,竹乡秘境内的文典、建筑,皆不可轻动。

    陛下言只可重录,不可将竹简文书搬离秘境,还请诸位文士劳累,尽快重录数份运回京城。”

    储君岐王的话刚说完,一众太常官吏便急忙领命。

    他们早就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