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九十六章 进步女学生(26)

事,我听说工厂收童工?”苏瑾歌问。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生计艰难,家里能走路的孩子都坐着糊纸盒,一个月能赚一块钱,在这里一个月能赚十块钱。还是挺好的,只是有些工厂外包出去,管理不规范,工头就打人。富生纱厂虐待人的名声早就传出来了。有的孩子就跪我们厂门口说要来这里做工,不敢去富生纱厂,说去了要死人。

    我们也可怜她们,不过厂里没有多余的位置了,我们能占据的市场份额就那么多,再多开一条生产线厂里就入不敷出了。所以还希望你们能宣传我们印花厂,厂里生意好了,才能收留更多的工人。”

    “是这个理儿。”

    吃饭的时候李大厨给她们做了小炒,味道不错。

    女孩子们挑选了满意的布料,听女工说了一下午的布料搭配,晚上心满意足回去了。

    都说这次毕业活动特别有意义。

    晚上苏瑾歌整理了富生纱厂虐待工人的证据,写了报道。简家是他们亲戚,为了不让大家难做,她写的报道把矛头专指包了整个工厂的李三,同时也指出纱厂管理不严格不规范的错误。

    报道一发表,引起轩然大波。

    这时候的普遍观点还是工人工作赚钱多,一个普通警察一个月的工资才十块钱,一个女用一个月的工钱是三块钱。一个在码头上卸包的苦力,一天至多能拿两块钱。黄包车车夫一天也能拿一块大洋。

    但是码头扛包的和黄包车车夫的收入不固定。一个月赚的钱减去吃的喝的住的,还比不上工人。

    工人是大家艳羡的工作,挑选的人要身强体壮,手脚麻利,身体健康才行。但是大家都想不到工人竟然遭受这样的对待。

    那些血淋淋的童工就诊数据也刺痛了不少人的眼。

    很少是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工伤,大多是工头打的。

    苏瑾歌写的报道不太规范,但是中心思想抓的很准,从民国宣传的人人平等到工业振兴国家,连工人的待遇都保障不了,怎能让他们全心全意为国家富强而努力。

    这篇报道经张记者润色才发出去,狠狠谴责了那些剥削无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流氓李三。虽然没有说政府不对,但都涉及到工业救国了,政府怎么可能不做反应。

    后续听说简家和李三解除了合同,以前都是工厂按照工人的人数统一发钱给李三,李三再发给下面的工人。现在工人和工厂直接签订合同,该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换了监工和厨师,富生纱厂工人的处境好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