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刘果然让使者跟随梁氏去见韩世忠。”
“梁氏回到丈夫身边,使者到来后,韩世忠烧了诏书,砍了使者,下令加紧进兵。”
“韩世忠驻军临平,叛军将领苗翎、马柔吉依山阻河进行拒战,并在河的中流设置鹿角,堵塞舟船。”
“韩世忠弃船力战,张浚、刘光世跟随其后,由于地势险峻,韩世忠等军被迫后撤。”
“韩世忠又弃马操戈向前,叛军并列拉满神臂弓以待,他瞠目大呼,挺刀向前冲,叛军纷纷躲避,来不及发箭便败散了。”
“苗傅、刘正彦率二千精兵,打开涌金门逃跑。”
“韩世忠骑马奔入朝廷救出高宗,在高宗的要求下,斩首与吴、苗同谋的中军统制吴湛,又擒获叛军谋主王世修交给官府处置。”
“韩世忠因此被升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
“随后,他自请提兵追捕出逃的苗、刘二人,以江浙制置使之职成功抓获刘正彦及苗傅之弟苗翊;”
“苗傅在逃亡途中被擒。苗刘之乱至此平定。”
“高宗亲写忠勇二字,镶在旗上,赐给韩世忠,并加授他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
“建炎三年八月,金军元帅完颜宗弼率领号称十万的大军南侵,自马家渡突破长江天险。”
“赵构闻讯,向诸将询问对策,张俊、辛企宗劝其逃往长沙,韩世忠反对逃跑,于是,赵构任命他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
“十一月,完颜宗弼败统制陈淬于马家渡,采石渡江,分数道并进,各处屯守的宋军都被击败。”
“韩世忠为避其锋,将物资装满舟船,焚烧城镇,引兵自镇江退守江阴。”
“完颜宗弼攻破广德,杀入临安,赵构逃往浙东。”
“当时,韩世忠以前军驻守青龙镇,中军驻守江湾,后军驻守海口,他知道金兵不能长久肆虐,便大造战舰,打算等敌人回撤时进行拦截。”
“到了上元节,韩世忠听说金兵撤退的消息,先在秀州城张灯庆贺,然后突然引兵直奔镇江。”
“等金兵到达时,韩世忠的军队已经屯驻在焦山寺,金将李选投降。”
“完颜宗弼派遣使者来向韩世忠下战书,约定时间大战。”
“韩世忠同意,双方大战近十个回合,梁夫人亲自执棒槌击鼓,金兵最终不能渡过长江。”
“大战前,韩世忠认为敌人到后必定登金山龙王庙,观察宋军虚
“梁氏回到丈夫身边,使者到来后,韩世忠烧了诏书,砍了使者,下令加紧进兵。”
“韩世忠驻军临平,叛军将领苗翎、马柔吉依山阻河进行拒战,并在河的中流设置鹿角,堵塞舟船。”
“韩世忠弃船力战,张浚、刘光世跟随其后,由于地势险峻,韩世忠等军被迫后撤。”
“韩世忠又弃马操戈向前,叛军并列拉满神臂弓以待,他瞠目大呼,挺刀向前冲,叛军纷纷躲避,来不及发箭便败散了。”
“苗傅、刘正彦率二千精兵,打开涌金门逃跑。”
“韩世忠骑马奔入朝廷救出高宗,在高宗的要求下,斩首与吴、苗同谋的中军统制吴湛,又擒获叛军谋主王世修交给官府处置。”
“韩世忠因此被升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
“随后,他自请提兵追捕出逃的苗、刘二人,以江浙制置使之职成功抓获刘正彦及苗傅之弟苗翊;”
“苗傅在逃亡途中被擒。苗刘之乱至此平定。”
“高宗亲写忠勇二字,镶在旗上,赐给韩世忠,并加授他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
“建炎三年八月,金军元帅完颜宗弼率领号称十万的大军南侵,自马家渡突破长江天险。”
“赵构闻讯,向诸将询问对策,张俊、辛企宗劝其逃往长沙,韩世忠反对逃跑,于是,赵构任命他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
“十一月,完颜宗弼败统制陈淬于马家渡,采石渡江,分数道并进,各处屯守的宋军都被击败。”
“韩世忠为避其锋,将物资装满舟船,焚烧城镇,引兵自镇江退守江阴。”
“完颜宗弼攻破广德,杀入临安,赵构逃往浙东。”
“当时,韩世忠以前军驻守青龙镇,中军驻守江湾,后军驻守海口,他知道金兵不能长久肆虐,便大造战舰,打算等敌人回撤时进行拦截。”
“到了上元节,韩世忠听说金兵撤退的消息,先在秀州城张灯庆贺,然后突然引兵直奔镇江。”
“等金兵到达时,韩世忠的军队已经屯驻在焦山寺,金将李选投降。”
“完颜宗弼派遣使者来向韩世忠下战书,约定时间大战。”
“韩世忠同意,双方大战近十个回合,梁夫人亲自执棒槌击鼓,金兵最终不能渡过长江。”
“大战前,韩世忠认为敌人到后必定登金山龙王庙,观察宋军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