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3章 开定四夷刘仁轨

率部前往新罗,与金法敏商议唐军去留的问题。”

    “在时机成熟后,刘仁轨先发制人,派人侦察扶余福信修建的真岘城军情。”

    “随后,他引新罗军乘夜袭击真岘城,悄悄攀墙,至拂晓破城而入。”

    “百济王扶余丰猜疑鬼室福信争权,将其杀死。”

    “他又闻唐军骤至,急遣使者到倭国、高句丽求援。”

    “龙朔三年倭国将领毛野稚子等率二万七千人攻新罗,朝廷令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军渡过渤海到来,与刘仁轨等会师。唐军士气因而大振。”

    “按照唐军部属,孙仁师、刘仁愿及新罗国王金法敏于是率领陆军进发,刘仁轨则与杜爽、扶余隆率水军沿着熊津、白江进军,与陆军会合。”

    “仁轨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军,唐军四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倭军大败。”

    “扶余丰脱身逃走,所佩宝剑被缴获。”

    “百济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率领自己的兵众及倭军、耽罗国使投降,只有主帅迟受信占据的任存城还未被攻克。”

    “当初,苏定方灭亡百济,主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纠集溃卒,凭借险要地势接应鬼室福信。”

    “白江口之战后,二人投降唐军。”

    “刘仁轨展示诚意,让他们攻取任存城来证明自己的真诚,又为其补充军械、粮草。”

    “沙吒相如等最终攻克了任存城,迟受信独自逃往高句丽,百济的残余势力被全部消灭。”

    “孙仁师等人班师回朝,朝廷令刘仁轨率军留镇百济。”

    “百济两次遭受战乱,境内受到严重的破坏,刘仁轨命令对死者进行掩埋祭奠。”

    “他重新登记户籍,设置官署属吏,开辟道路,建设村庄,修复堤坝塘堰,救济贫困人家,鼓励农业生产,替他们建立土地神庙,百济的民众都安居下来。”

    “守军于是垦种土地,筹划平定高句丽。”

    苏轼:作为刘秀的后裔,刘仁轨出身于一个皇族世家。

    然而,在他出生的时候,东汉已经灭亡了几百年,刘家的皇族身份已经失去了意义。

    他的家庭虽然贫困,但仍坚持着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刘仁轨靠着自己的努力读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随着唐朝的建立,刘仁轨凭借自己的学问步入仕途。

    他以正直无私、不畏权贵而闻名,深受李世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