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非要评价的话,第一个出局的,大概率是张辽。
虽然在这四人当中,张辽的战绩最夸张。
白狼山之战,张辽阵斩乌桓单于。
合肥之战,张辽更是用八百人大破孙权十万大军。
而且,在曹魏集团所有武将当中,张辽是唯一一个进武庙的人!
但这样的张辽,如果和要和其他几人做比较的话,却存在三个缺点。
第一,他不姓曹,也不姓夏侯,不是曹操的亲戚。
第二,张辽加入曹操阵营的时间,实在太晚。
第三,最重要的是,从始至终,张辽在曹魏集团当中扮演的角色,都是一个将军。
所以,张辽虽然能打,战绩也不错,但注定不可能是曹魏的第一大将。
当然,如果说曹魏集团的外姓第一大将,那可能就非他莫属了。
在张辽之后,下一个出局的,大概率就是夏侯渊。
夏侯渊的战绩,其实并没有张辽那么夸张。
但奈何人家是夏侯家的人,当年还没起兵的时候,就替曹操顶过罪。
后来曹操起兵之后,他也一直跟在曹操身边,功劳苦劳都不少。
最关键的是,夏侯渊曾经单独负责过凉州和关中的战事。
尤其是在凉州方向,夏侯渊十个月扫平凉州。
只可惜后来,夏侯渊死在了定军山,而且死得特别窝囊,所以要稍微逊色一些。
要不然的话,夏侯渊其实是有望争夺第一把交椅的。
所以最后,决胜局就在曹仁和夏侯惇之间展开了。
而在这两人当中,夏侯惇的战绩,可能就要稍微逊色一些了。
夏侯惇其实也是打满全场的狠人,曹魏集团立国的主要战役,夏侯惇基本上都参与了。
尤其是在创业初期,要不然夏侯惇跟着曹操去扬州借兵,以及后来兖州之乱力保三县,恐怕曹操根本就撑不到最后。
但问题是,在这些战争当中,夏侯惇很少有独挡一面的时候。
夏侯惇一生当中,唯一一次单独负责一个大方向的战事,就是曹操进攻孙权后退走。
此后,曹操把夏侯惇留在了东线,和曹仁、张辽一起抵挡孙权,督二十六军。
但对于夏侯惇当时的权力到底有多大,是否能全权负责东线战事,以及夏侯惇负责东线的时间长短吗,其实是有争议的。
最后剩下的,便是曹仁。
当年
虽然在这四人当中,张辽的战绩最夸张。
白狼山之战,张辽阵斩乌桓单于。
合肥之战,张辽更是用八百人大破孙权十万大军。
而且,在曹魏集团所有武将当中,张辽是唯一一个进武庙的人!
但这样的张辽,如果和要和其他几人做比较的话,却存在三个缺点。
第一,他不姓曹,也不姓夏侯,不是曹操的亲戚。
第二,张辽加入曹操阵营的时间,实在太晚。
第三,最重要的是,从始至终,张辽在曹魏集团当中扮演的角色,都是一个将军。
所以,张辽虽然能打,战绩也不错,但注定不可能是曹魏的第一大将。
当然,如果说曹魏集团的外姓第一大将,那可能就非他莫属了。
在张辽之后,下一个出局的,大概率就是夏侯渊。
夏侯渊的战绩,其实并没有张辽那么夸张。
但奈何人家是夏侯家的人,当年还没起兵的时候,就替曹操顶过罪。
后来曹操起兵之后,他也一直跟在曹操身边,功劳苦劳都不少。
最关键的是,夏侯渊曾经单独负责过凉州和关中的战事。
尤其是在凉州方向,夏侯渊十个月扫平凉州。
只可惜后来,夏侯渊死在了定军山,而且死得特别窝囊,所以要稍微逊色一些。
要不然的话,夏侯渊其实是有望争夺第一把交椅的。
所以最后,决胜局就在曹仁和夏侯惇之间展开了。
而在这两人当中,夏侯惇的战绩,可能就要稍微逊色一些了。
夏侯惇其实也是打满全场的狠人,曹魏集团立国的主要战役,夏侯惇基本上都参与了。
尤其是在创业初期,要不然夏侯惇跟着曹操去扬州借兵,以及后来兖州之乱力保三县,恐怕曹操根本就撑不到最后。
但问题是,在这些战争当中,夏侯惇很少有独挡一面的时候。
夏侯惇一生当中,唯一一次单独负责一个大方向的战事,就是曹操进攻孙权后退走。
此后,曹操把夏侯惇留在了东线,和曹仁、张辽一起抵挡孙权,督二十六军。
但对于夏侯惇当时的权力到底有多大,是否能全权负责东线战事,以及夏侯惇负责东线的时间长短吗,其实是有争议的。
最后剩下的,便是曹仁。
当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