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4章 诗豪刘禹锡

唐朝核心中枢,主持改革事务。

    而与王叔文交好的刘禹锡受到其器重,与柳宗元一道成为改革集团的核心人物。

    但由于改革触犯了大官僚集团的利益,最后导致唐顺宗被迫退位。

    而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刺史,后随即又被贬为司马。

    此后十年,刘禹锡一直在朗州担任朗州司马。

    从意气风发的朝堂新贵,到落魄狼狈远走他乡,年仅20多岁的刘禹锡展现了其乐观的一面。

    虽然朗州地处西南,民风落后,没有能与刘禹锡畅谈的人。

    但他一方面以诗寄情,从当地民谣中汲取营养,写下了很多诗抒发内心的情感。

    另一方面他也积极寻求再度复起的机会,时刻关注朝堂风向。

    唐宪宗颁布赦令,看到希望的刘禹锡向自己的老上司杜佑写信求助,表达想要复起的决心。

    最终,在朗州苦熬了十年的刘禹锡再次奉旨回京。

    从当年的青葱少年,到现在已经接近不惑之年,但刘禹锡并没有被岁月磨去棱角。

    当大家都以为他可以安分点的时候,不知道退缩为何物的刘禹锡在第二年春天写了一篇《玄都观桃花》,几乎骂遍了整个朝堂。

    他将朝中的官员比作桃树,说他们得势也是自己离开后的事情,以此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

    于是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刘禹锡再次被贬,这次要到更远的播州当刺史。

    幸亏有裴度和柳宗元从中斡旋,后改为连州刺史,后又任和州刺史。

    这次一贬又是十三年,当年的小刘已经变成了老刘。

    已经50多岁的刘禹锡被调回洛阳,次年新帝登基,又被调回长安任主客郎中。

    被谪贬了23年,在外面吃尽苦头的刘禹锡,在各位大臣眼里应该差不多已经屈服。

    毕竟人一生能有几个23年,接近职业生涯尾声的老头这次肯定能老老实实了。

    但是刘禹锡的眼里就没有妥协两字,硬刚一切不服,这就是他的行事准则。

    于是继《玄都观桃花》后,姊妹篇《再游玄都观》问世。

    把桃花比作唐宪宗在位时得势的大臣,道士比作唐宪宗,菜花比作当今的大臣,几乎将前朝当朝的大臣全覆盖地喷了一遍。

    不甘寂寞的刘禹锡,时刻不忘战斗的刘禹锡再次让大家见识到了他那颗想刚的心。

    虽然这次没有立马被贬,但是几年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